close

DAY020033.jpg

【最喜歡天狗了!】

陣陣雷鳴把我從睡夢中敲醒,起身之後才發現其實是貴桑跟阿金的打呼聲...聲音之大讓我不禁納悶為時麼他們不會被自己的鼾聲給吵醒?燈火通明的房間內讓我搞不清時序,原來昨晚他們開著燈睡覺,抓了床頭的手錶一看,時間竟然連六點都不到...昨日的疲憊還殘留在體內,於是便起身關了冷氣後又倒回了被窩裡。但閉上眼睛後兩人的鼾聲猶如杜比7.1聲道般的環繞在我耳畔,難以入眠的我只好起床整裝,準備到外頭去走走了。

DAY020001.jpg

【早晨的商店街】

著裝的過程中立體聲突然變成了單聲道,回頭一看原來是阿金起床了,時間還早我看他一副也要沒睡回籠覺得打算,便問他要不要一起出去走走?眼下貴桑鼾聲震天,要再睡著難度很高,所以阿金便決定跟我一起去外頭散步了。

DAY020002.jpg

【白川】

外頭一片寧靜,除了我們之外看不到一個行人,仿佛整個京都都還沒睡醒一樣。刻意不走昨天走過的路,隨興的往小巷子裡鑽,尋找那可能的驚喜。跟阿金聊著昨天的種種跟一些關於日本的事,最後仍不忘提到他跟貴桑昨晚兩人的龍吟虎嘯,順便懇求他今晚放過我,讓我能一夜好眠。

DAY020003.jpg

【想把妹嗎?空手道優勝喔~】

經過了一所女子學校,名為華頂,但實際上這裡以華頂命名的學校還不只這一間,感覺像是來到了某個團體的領地一般。走出小巷後眼前是一條乾淨寬敞的道路,我判斷往右應該是通往東大路通,而左邊應該是有座神社還是寺院什麼的,於是我就跟阿金往左邊走去。路上除了一位掃街的阿伯外沒看到其他人,如果是在台灣的話早起運動的人應該不少,特別是在這條漂亮舒服的街道上,沒人跑步讓我感到有點意外,不過這大概也只是民情不同,自己少見多怪罷了。閒聊之間不知不覺得來到了一扇門前,門柱上的招牌寫著“總本山知恩院”,原來這裡就是知恩院啊!看地圖時只知道它離民宿很近,但沒想到居然這麼近。雖然只有我跟阿金兩人,不過既然來了,那就進去看看吧!

DAY020004.jpg

【黑門】

知恩院是京都規模最大的凈土宗寺院,也是日本佛教淨土宗的大本山,山號為華頂山,正式名稱是華頂山知恩教院大谷寺。 淨土宗是由法然上人在承安五年﹝一一七五年﹞所創立的,淺顯易懂的教義吸引了大批的信眾,是日本最大的佛教教派,在日本國內外就有七千餘座淨土宗寺院。而京都知恩院則是由其弟子源智上人於文曆元年﹝一二三四年﹞所建造,幾經遷建後陸續得到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支持下不斷擴建,成為今日擁有多達一百O六棟建築的巨大寺院。但除了雄偉莊嚴的建築之外,知恩院還擁有七大不可思議的傳說,分別是忘傘、鶯張之廊下、拔雀、三方正面真向之貓、大杓子、瓜生石及白木棺。但這趟時間有限的晨遊能看到多少?我們就不強求了,一切聽天由命吧~

DAY020005.jpg

【燈籠】

 

DAY020006.jpg

【上坡】

 

DAY020007.jpg

【北玄關與右後方的寺務樓】

從黑門進去是一排階梯,往上走通過北玄關後就到主建築群了。一早寺內沒有遊客,只有幾個打掃的人,除了清理落葉的沙沙聲與鳥叫之外,幾乎聽不到別的聲音。因為太安靜了,害我們逛的有點心虛,甚至覺得是不是還沒開放我們卻冒昧的闖了進來?但想歸想,我們還是繼續走,並且作好了隨時會有方丈跳出來拿掃把把我們趕出去的準備XD。

DAY020008.jpg

【阿彌陀堂,但都被遮住了...】

 

DAY020009.jpg

【知道怎麼洗嗎?】

 

DAY020010.jpg

【捐獻就可以把你的大名寫在瓦上成為寺院的一部分】

小徑的另一頭突然出現了一條人龍,人數約莫十來個,神情肅穆雙手合十的朝我們走來,裡面有男有女也有外國人,但在與我們交錯之前轉進了一扇門中。我們尾隨著他們走到門前觀看,眾人紛紛脫鞋進入了堂內,裡面也傳出陣陣的誦經聲,不清楚是在幹嘛?或許是在作早課吧?我猜~為了不打擾他們,我跟阿金便離開了這裡,來到了一間看起來像是廠房的建築旁,看了旁邊的解說後才知道這鐵皮廠房只是它的外觀,鐵皮裡裝的可是國寶級建築御影堂。

DAY020011.jpg

【修理的步驟與捐獻價目】

御影堂,簡單來說就是淨土宗宗師法然上人的紀念堂,查不到確實的建造時間,應該是知恩院建寺之初就建造的,但在寬永十年﹝一六三三年﹞時遭到焚毀,之後由德川家光於寬永十六年﹝一六三九年﹞出資重建。在堂上迴廊上樑被刻意留放一把殘舊紙傘,作為免於火災的吉祥物,這就是知恩院七不可思議之一的忘傘,可惜目前正在進行修繕工程,無緣一睹。但想要結緣的可以參考一下寺方的公告,一定程度的金額捐獻就可以在瓦片上寫下你的名字,為修繕工程盡一份力,也為自己加持消災解厄增福報喔~

DAY020012.jpg

【國寶御影堂修理中】

 

DAY020013.jpg

【再看阿彌陀堂】

阿彌陀堂是知恩院內唯一的明治時期建築,由二代住持勢觀房源智上人所興建,最早建於勢至堂之前,在寶永七年﹝一七一O年﹞時移築至現址,其後因荒廢而 在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O年﹞時重新修建成現在的模樣。堂外匾額上的“大谷寺”三字為後奈良天皇所題,堂內供奉有高達二點七公尺的阿彌陀如來佛像。
 

DAY020014.jpg

【三門】

知恩院三門建於元和七年﹝一六二一年﹞,高為二十四公尺,寬五十公尺,使用屋瓦高達七萬片以上,分上下兩層,匾額上寫著“華頂山”,是德川家康三子德川秀忠出資興建,現被日本政府訂為國寶級建築物。它與南禪寺的天下龍門,東本願寺的御影堂門並列為日本三大山門,且為山門之首。山門其實也等同於三門,只是代表意義略有差異。因古代寺院多建於山林深處,所以大門也被稱為山門。但知恩院則是自始自終都以三門來稱呼,其由來是取自佛經中的“三解脱門”,指的是空門、無相門、無願門三門,若能自在通達,便能通至涅槃。

DAY020015.jpg

【奉納】

三門的樓上除了佛像外還有一對人像和存放兩幅白木棺材,這是當時負責建造的五味金右衛門夫婦,由於建造預算超支而自殺謝罪,寺院為悼念兩人便把他們自刻像與棺木放置三門樓上。但由於把棺木放置寺院門樓是前所未聞的事,故被後人列為知恩院七大不可思議之一。

DAY020016.jpg

【遠眺三門】

除了三門之外,知恩院還有一項紀錄的就是它擁有全日本最重的梵鐘,估計重達七十四噸,高三點三公尺,和京都方廣寺大鐘,奈良東大寺大鐘並列為日本三大巨鐘。需要十七名僧侶齊力才能撞響,而知恩院的除夕敲鐘儀式電視台也會直播,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除夕節目了。可惜礙於時間還沒看到,只好留待下次嘍~

DAY020017.jpg

【知恩院道】

才剛踏出三門就有一個外國女孩迎面走過來,問我知恩院現在可以進去嗎?我說可以,然後她說裡面有MONKEY嗎?MONKEY?NO!NO MONKEY!我一邊揮手一邊跟她說沒有猴子。可是她又一直重複說NO跟MONKEY,我就有點搞不懂她的意思了。眼見我們之間不會有結果,女孩就笑笑的說OK!THANK YOU~然後走進三門內了。我們也從知恩院道往東大路通的方向走去。路上我跟阿金說了剛才的經過,不知道她幹嘛一直問我有沒有猴子?後來想想她會不會是在說MONK?但卻被我聽成MONKEY了吧?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還真是有點糗餒....

DAY020018.jpg

【新門】

沿路走來都沒看到早餐店,倒是發現一間居酒屋,晚上或許可以來這喝一下。不過喝酒是晚上的事,眼前的早餐還是要先解決啊!走了一會兒來到了昨晚買酒菜的超市,想到昨晚便宜的便當,乾脆就進超市看看有沒有適合的吧!顯然超市在晚上補了貨,架上滿滿的都是便當,原本想挑個便當當早餐的,但又不知道還在民宿打呼的兩位一早吃這行不行,想了一會兒後決定買幾盒飯糰跟豆皮壽司,再帶幾罐奶茶跟咖啡回去當早餐好了。

DAY020019.jpg

【疊疊樂】

結帳的是個中年大叔,長的有點像安倍晉三XD,感覺是店長之類的。當我把東西拿給他時他很快的講了一串日文,我聽不太懂,於是他又重複了一遍,但我還是聽不懂。情急之下我應該是說了對不起或我聽不懂之類的中文,結果大叔竟然用中文說:「你需要袋子嗎?」。我驚訝的說不用,然後他又問要幾雙筷子?我不知道是嚇到了還是怎樣,跟他要了三雙筷子﹝可是我們明明是四個人啊!XD﹞。順利的結完帳後我們捧著東西往民宿走去,來之前就有聽說在某些地方中文是可以通的,但沒想到路邊的一家超市就有一個會說流利中文的店員,是我少見多怪?還是外籍遊客的版圖變化使然呢?

DAY020020.jpg

【三条通】

回民宿後叫醒還在夢鄉的兩人,然後一起去客廳吃早餐。用餐間閒聊今天彼此的行程,本來表定今天是要去嵐山的,不過因天氣預報週三會下雨,考慮到鞍馬是山路雨天恐怕不好走,所以將兩天的行程對調。鞍馬本來是貴桑提議的,但他老兄旅行前跑步時傷了腳現在變鐵拐李,所以鞍馬他不去,要自己去找樂子了。我的話一方面是排都排了二方面是自己也有興趣,所以決定帶著阿金阿義按表操課。討論到最後決定上午就各自走,下午再看狀況找地方會合,至少晚餐會一起吃。肚子填飽了,也達成共識了,那就整裝出發吧!

DAY020021.jpg

【分道揚鑣】

 

DAY020022.jpg

【地下鐵的萌化】

 

DAY020023.jpg

【三条站】

來到了地鐵站,其實我心裡是有點緊張的,因為昨天還有貴桑可以靠,今天可就是我自己跑了,也不知道會有什麼狀況。忘了貴桑是何時跟我們分開的,我只記得我們要搭車時他早就落跑了。按照計畫我們得先坐到三条換京阪鴨東線到出町柳,再換叡山電的鞍馬線,車程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我仔細的查看路線圖跟訊息板,確定沒搞錯月台後才鬆了一口氣,放心的等著電車進站。

DAY020024..jpg

【這是飲用水喔...】

在等車的過程中阿義突然想到忘記在民宿裝水,我說又沒差,路上再買也一樣﹝因為我懶得拿XD﹞,但阿義似乎是為了省錢,感覺沒裝到有點可惜。而就在他徒呼負負的時候我們突然發現月台上有一個水龍頭,重點是上面還貼了個牌子,上面寫著“飲料水”!一整個超妙的!走上前看了一下感覺很久沒人用了,但猶豫了一下後還是決定裝一瓶,後來證明阿義在這裝是對的,因為鞍馬山上賣飲食的點非常少,過了這村就沒那店,想買都沒得買!讓只帶半瓶水的我吃足了苦頭啊~><

DAY020025.jpg

【叡山電出町柳的少女】

不一會兒電車就來了,我們也順利的搭上了車。出發前收集資料時我一直搞不清楚日本的電車要怎麼計票?因為轉乘有可能會跨線跨公司的,同一個站有時也會因公司不同而分屬在兩個位置。難不成我買了這家的票轉乘時還得再去買另一家的?這樣不是很蠢嗎?我也因此問了幾位常跑日本的朋友,但大概是我問題太蠢了,得到的答案都是“就...直接坐啊...”。按照我的評估﹝其實是錯估XD﹞不會跑太多點,坐電車的次數應該有限,買週遊券之類的似乎不太划算,所以就沒買,連ICOKA都以為只有某些線能用。結果最後整趟旅行下來除了HARUKA跟第一天的公車是投錢之外,其他都用ICOKA,根本沒有問題!我功課到底是怎麼作的啊?就在這懊悔的情緒中我們到了出町柳,趕緊轉換一下心情,準備下車了...﹝嘆氣﹞

DAY020026.jpg

【搭上車了】

京阪的出町柳站離叡電的出町柳站有段距離,你得先從地底爬到地面穿過路口之後才會到,而這種同站卻不相連的狀況造成了我對日本鐵路系統的誤解。一進到叡電的車站後剛好有班列車進站,一整票的學生塞滿了整個月台,一陣喧嘩過後月台恢復了平靜,剩下我們這些看起來就是觀光客的人。或許是時間尚早,車廂內只有小貓兩三隻,搖搖晃晃的往鞍馬前進。喀答喀答聲中窗外的景色飛逝,陽光乘隙混入了車廂,一整個悠閒的情境...

DAY020027.jpg

【往鞍馬前進】

 

DAY020028.jpg

【鞍馬到了】

電車離鞍馬越近,車上的乘客就越少,在貴船口之後車廂裡只剩下我們三個,跟一位握著手機睡死在車上的少女。老實說我看她的樣子完全不覺得她是來爬鞍馬山的,但礙於上前叫醒她會有被誤認為痴漢遭到逮捕的風險,只好把她放在車廂裡等車長來處理。

月台上有些小朋友,看來是碰到校外教學了。他們在月台上排著隊,等著老師帶他們進站,模樣相當可愛。搭車前有注意到ICOKA的餘額所剩不多,所以預訂在到鞍馬後先儲值免得回程耽誤時間,但沒想到我們到的時間太早,儲值機竟然不能用...﹝九點以後才行﹞只好先出站回程再耽誤行程了。

DAY020029.jpg

【校外教學?】

 

DAY020030.jpg

【きらら展望列車】

 

DAY020031.jpg

【鞍馬站內】

 

DAY020032.jpg

【阿義到這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吃甜筒...】

充滿懷舊氣氛的鞍馬站內空無一人,連售票口都拉下了門,唯一讓人覺得車站有在運作的就是一旁亮著燈的販賣機。仔細看看其中一台竟然是賣甜筒的?這引起了阿義的興趣,決定來一根試試。就在他考慮要吃哪種口味的同時我發現了販賣機的上頭掛著一隻巨大的竹簍!阿金問那是什麼?我不知從哪看到過相似的東西,只記得是拿來補魚的,便這樣回答了他。當下阿金不疑有他,等到之後我們到了由岐神社時才發現這東西根本不是用來捕魚的!而是火祭時使用的器具,而且在它的旁邊明明就有說明,我竟然還說它是拿來打漁的...=.=

DAY02+1.jpg

【被我誤認是魚簍的火把...】

出了車站沒多久,路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天狗頭像,長長的紅鼻子格外醒目。相傳鞍馬山居住著許多的天狗,而鞍馬山大天狗僧正坊是鞍馬天狗群的總帥,也是日本八大天狗之一。一般人對於天狗的印象多半停留在紅臉、長鼻子、穿著修驗道僧侶服的模樣,但其實這典型樣貌是近代才有的,據說是在室町幕府畫家狩野元信將天狗畫成紅臉長鼻子後才流傳開來的,最早的天狗形像其實是鳥頭人身的形態。而這紅臉長鼻子的形像據說就是從鞍馬天狗開始的,所以鞍馬天狗又有“長鼻子的始祖”的別稱。而鞍馬天狗之所以廣為人知的原因是因為相傳在平安時代,有“戰神”美名的源義經幼年居住在鞍馬山時曾向鞍馬山大天狗僧正坊學習兵法與劍術。而這項傳說也為鞍馬山增添了不少傳奇的色彩。

DAY020034.jpg

【好長...好大...】

 

DAY020035.jpg

【狸貓】

 

DAY020036.jpg

【府道38號線】

 

DAY020037.jpg

【多聞堂竟然還沒開....】

往鞍馬山的路上沒看到半個人,只看到一間土產店裡有人在整理東西準備營業。會把鞍馬的行程移到今天除了天氣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知名的甘味處多聞堂明天﹝週三﹞是公休日,為了嚐嚐他家有名的牛若餅才移到今天的。不過我沒查它的位置,只知道順著走就會看到,結果沒想到出車站拐個彎就找到了,但遺憾的是它還沒開始營業...這下麻煩了!沒吃到感覺有點遺憾,也不想走到貴船後還特地坐電車過來吃,但要吃又不知道要等多久,我就這麼苦惱的來回踱步著。想了一會兒後決定放棄,直接上鞍馬去了!畢竟這只是我一個人想吃的,沒理由拖著他們一起等,況且也不清楚走完鞍馬貴船這段行程需要多久時間,不想因為貪吃而浪費了時間,只好含淚上山了。

DAY020038.jpg

【仁王門】

鞍馬寺位於京都的左京區,是鞍馬弘教的總本山,山號鞍馬山,由唐朝東渡日本的高僧鑒真和尚的高徒鑑禎上人創建於寶龜元年﹝七七O年﹞。

傳說鑑禎上人在夢中受到神明指示,要他去山城國北方尋找一座靈山,在一匹佩掛寶鞍的白馬引導之下來到了鞍馬山。當晚夜宿山中的鑑禎上人遭到了女鬼的襲擊,但在危急之際一棵枯木倒下將女鬼壓死,躲過一劫的鑑禎在枯木旁發現了一座毘沙門天王像,便覺是其顯靈救了他,於是就在遇襲的地方建了一座草庵供奉這座雕像,是鞍馬寺緣起之處。

延歷十五年﹝七九六年﹞時,造東寺長官藤原伊勢人因個人信仰想要建造一座宮奉觀世音的廟宇,也在靈夢中佩掛寶鞍白馬的引導下來到了鞍馬山,並發現了鑑禎上人所建的草庵。當天夜裡藤原夢到一名童子對他說毘沙門天王與觀世音只是名字不同其實本為一體。醒來後藤原隨即作了一座千手觀音的雕像與毘沙門天像並置於草庵中讓人膜拜。之後藤原返京將此一遭遇稟報桓武天皇,天皇隨即授命藤原於鞍馬山建寺,為毘沙門天王與千手觀音立像,並在寺中供奉。

千餘年的時間流轉,鞍馬寺受到了不同佛教宗派的影響而改變。而鞍馬山自古也是日本古神道、陰陽道與山岳宗教等傳統信仰的靈地,形成了鞍馬寺一派較為融和開放的風氣。在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年﹞時,住持信樂香雲開創了鞍馬弘教,兩年後更是脫離了天台宗成為獨立宗派,自此之後鞍馬寺便成了鞍馬弘教的總本山,本尊為“尊天”﹝毘沙門天王、千手觀音與護法魔王尊者之三位一體﹞,相當的特別。

DAY020039.jpg

【歡喜院】

爬過一層又一層的階梯,沒多久進入鞍馬山的仁王門就在眼前了。這裡除了我們之外完全不見其他的遊客,只有在逗留的過程中看到幾位媽媽三三兩兩的牽著小朋友往山裡走去。原本以為是校外教學,可是又覺得怪怪的,後來才發現裡面有一間幼稚園,這些媽媽是送他們來上課的。因為傳說源義經小時候就是在這跟天狗習武的,所以幼稚園的老師不會就是天狗吧?XD

DAY020043.jpg

【仁王門下】

 

DAY020041.jpg

【阿吽之虎】

有別於華人文化中慣以石獅子放在宅邸廟宇門口趨吉避邪,日本的神社或寺院多以狛犬來擔任守護神獸。而狛犬起源於印度,跟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後又經朝鮮傳入日本,因此又被稱為高麗犬。但鎮守在鞍馬寺前的卻不是狛犬而是老虎,這是因為這裡供奉的毘沙門天王祂的座騎就是老虎。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仁王門前的兩隻老虎的嘴一隻是張著,一隻則是緊閉,張嘴那隻叫“阿”代表著世間萬物的起點,而閉嘴那隻則叫“哞﹝音轟﹞”,象徵世間萬物的終點,兩者並置代表著世間萬物的起始與輪迴。

DAY020042.jpg

【看不到,可惜~】

 

DAY020044.jpg

【還淨水】

繳了愛山費後領到了導覽簡介,算是正式進入鞍馬山了。先用一旁的還淨水洗洗手淨淨口,隨後便往山中走去。寧靜的山林中忽然傳來了孩童的嬉鬧聲,這裡就是位於鞍馬的保育園,環境相當的好但感覺建在這很妙。一旁的普明殿是搭纜車的地方,上面有個景點叫多寶塔,懶的爬山的可以搭車上山,我們三位健人腳勤,自然就省了一筆。一樓有些展示品陳設,鞍馬山的模型、阿吽之虎與一些看不懂的文獻資料等,稍微參觀一下後就繼續趕路了。

DAY020045.jpg

【普明殿,覽車在這搭】

 

DAY020046.jpg

【記得是吉鞍稻荷社】

 

DAY020047.jpg

【不知名的石碑】

一段距離後喧嘩散去,整條山路上只剩下蟲鳴鳥叫。這裡空氣清新,四目所及盡是翠綠,陽光從樹葉的縫隙中灑落,微風從身邊輕輕吹過,涼爽宜人的天氣爬山剛剛好。一路上都有神社或遺跡陸續出現,讓我有種化身星矢闖黃金十二宮的錯覺。我們在吉鞍稻荷前參拜,在放生池旁駐足,一種鞍馬山上只有我們的感覺超好。

DAY020048.jpg

【鯉魚】

 

DAY020049.jpg

【水流】

 

DAY020050.jpg

【壹百元一根?】

 

DAY020051.jpg

【有間神社】

 

DAY020052.jpg

【魔王的瀧與碑】

繼續往前可以看到魔之王碑與魔王之瀧,傳說六百五十萬年前魔王帶著拯救人類的使命,從金星降臨到地球,而降落的地點就在鞍馬山。魔王之瀧小小的,甚至比清水寺的音羽之滝還小。水流的上方有一座小神社,裡面供奉的就是魔王尊。但我們沒有要爬上去參觀,就算想也不知道怎麼上去,畢竟我不是魔王。

DAY020053.jpg

【青龍】

 

DAY020054.jpg

【魔王之瀧】

魔王之瀧的旁邊就是鬼一法眼社,鬼一法眼是室町時代初軍紀物語《義經記》中登場的傳說人物,據說是住在京都一條堀川的陰陽師,是能文善武的達人,也是劍術京八流之祖,傳授武術給鞍馬的八人僧兵,被視為劍術之神受到崇敬。傳說源義經的劍術便是習自於他,並透過其么女,偷學了傳家的兵書《六韜三略》,因此也有鬼一法眼跟鞍馬山大天狗僧正坊其實是同一人的說法。

DAY020055.jpg

【鬼一法眼社】

 

DAY020056.jpg

【由岐神社到了~】

離開鬼一法眼社後我們繼續往上爬,這一段的景點就沒有前面那麼密集,可以專心的爬山。湛藍的天空被翠綠的樹葉所遮蔽,除了腳下的步道之外所有的一切都被大自然所掩蓋。此時後方出現了腳步聲,回頭一看終於出現了我們之外的遊客,一位金髮的女孩...女孩的腳步很快,沒兩下就超過了我們,在一個轉彎後就不見蹤影了。我試圖加快腳步看能不能追上她,但連車尾燈都看不到,於是我停下腳步回頭看金義兩人,結果他們也消失了!過了一會兒才看到兩個身影慢慢的從路的另一邊走了過來,會合之後繼續向前...不久,在一個斜坡旁,筆直的林木之間,一座咖啡色的建築出現在我們眼前,路旁有個石碑刻著“鞍馬之火祭由岐神社”...

DAY020057.jpg

【由岐神社的火祭是很有名的】

 

DAY020058.jpg

【淨淨手】

 

DAY020059.jpg

【鳥居】

由岐神社是鞍馬寺的鎮守社,又稱靫明神﹝靫ㄔㄞ﹞,祭祀大己貴命與少彦名命,總稱由岐大明神,天皇在國難或是生病時會前往祭拜。神社原本位於平安京御所,但由於都內發生了大地震與天慶之亂,為祈求國泰民安,當時的朱雀天皇便下詔於天慶三年﹝九四O年﹞將神社移至鞍馬山作為北方的守護。由岐神社是安土桃山時代的代表建築物,至今已有超過四百年的歷史,神社內的大杉樹樹齡更達八百年之久。每年十月二十二日的夜晚都會在此舉辦鞍馬火祭,和今宮神社的治病去災祭﹝やすらい祭﹞以及廣隆寺的牛祭﹝現已停辦﹞並稱為京都三大奇祭。

DAY020060.jpg

【神木】

一路上來只看到那位超過我們的金髮女孩,所以完全沒想到神社內會有其他的遊客,不過比起昨天的清水寺,現在的狀況好太多了!趕緊抓著相機在神社內猛拍。高聳的神木不太好拍,為了能將它完全收在像框之中我索性躺在地上仰著頭來拍,這要是昨天我應該會被遊客踩死吧?

DAY020061.jpg

【楓紅】

 

DAY020062.jpg

【神木之下】

為了突顯神木的巨大,我站在祂旁邊叫阿義幫我拍一張。擺好POSE後阿義便按下快門,本想問他拍的如何?沒想到他竟然跟我說他拍到靈異照片?因為我碰過這種事,而且老實說以鞍馬山這裡的氛圍就算拍到我也不會意外,但我還是不想成為靈異相片的主角,在《關鍵時刻》還是《來自星星的事》中被拿來說嘴。於是我就問阿義照片是在靈異怎樣的?他說因為我的臉全黑了。白痴喔!那是因為我戴帽子啦!我脫下帽子叫他再來一張,然後就恢復正常了。贛!我膽子很小你別嚇我好不好啊?><

DAY020063.jpg

【請勿動手】

 

DAY020064.jpg

【本殿】

由岐神社的鞍馬火祭在每年的十月二十二日舉辦﹝風雨無阻﹞,其由來有二種說法。一說是因朱雀天皇將由岐大明神遷宮至此時隊伍綿延長達一公里。因夜晚視線不明,而鴨川沿岸的蘆葦彷彿感應到神威一般的燃起火光,為遷宮隊伍照亮道路,鞍馬居民覺得這是由岐大明神顯靈。爾後便以火把重現當時的神蹟而衍生出了鞍馬火祭。二說是因為遷宮當時眾人沿街點燃火把迎接由岐大明神,為了重現當時盛大的情景而演變成了現在的鞍馬火祭。

火祭當天的傍晚時分,居民會在自家屋前點燃火堆,而手持各式火把的人們會大聲宣布祭典的開始,然後沿路遊行。晚上八點左右,居民會在鞍馬寺仁王門集合,遊行開始後孩童們會舉著小火把上山,而大人則是合力扛著大火把緊跟著他們,一起前往由岐神社參拜。參拜完畢後,居民會扛著神轎在鞍馬街道上遊行,祭典也因此達到最高潮,持續至深夜後結束。

DAY020065.jpg

【鞍馬火祭的照片】

 

DAY020066.jpg

【三寶荒神社】

 

DAY020067.jpg

【天狗們】

由岐神社的本殿不大,感覺比入口處的拜殿還要小,兩者都是由豐臣秀賴所重建,也都被定為國家級的重要文化財。除了本殿之外,這裡還有大杉社﹝祭祀神木﹞冠者社﹝祭祀素盞明命﹞三寶荒神社﹝祭祀火神﹞等數個神社。此時遊客全走光了,只剩我們三個在看,這裡有在賣御守跟繪馬還有天狗的籤,不過沒有半個店員。想買的話就把錢投入一旁的木盒中然後就可以把你要的東西帶走,基本上就是一種相信遊客自由心證的概念。但不只這裡是這樣的,整趟旅行下來有好幾個神社都是如此。這要是放在台灣的話不知道會怎樣...只能說日本人真的很虔誠,很自律...

DAY020068.jpg

【御守】

 

DAY020069.jpg

【山溝】

離開了由岐神社,繼續往鞍馬寺前進,沿途經過幾個景點與神社,但因為都是小地方,走過看過就算了,並沒有因此多做停留。從入山起算到現在應該有一個小時了,但不知道我們到底走了多遠。導覽上的圖沒比例尺,網路又沒訊號,只能悶著頭繼續走。網路上說從鞍馬走到貴船大概要三個小時,用時間來推測,我們好歹也走了三分之一了吧?

DAY020070.jpg

【川上地藏堂】

 

DAY020071.jpg

【源義經公供養塔】

來到鞍馬後第一個跟源義經有直接關係的景點終於出現了!那就是義經公供養塔。但這塔並非源義經的墓也非衣冠塚,而是他當年來到鞍馬山時所居住的遺跡。他七歲到此後居住了十年,為了紀念他,在昭和十五年﹝一九四O年﹞時建了這個塔供後人憑弔紀念。看到戰神源義經的大名當然是要上去拜一下表示尊敬,希望義經公能保佑我們回台灣之後在職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盡快存到錢好再來日本玩喔~XD

DAY020072.jpg

【參拜一下】

 

DAY020073.jpg

【双福苑】

 

DAY020074.jpg

【九十九折參道】

 

DAY020075.jpg

【綠意】

腳下這條山路有點長,彎彎曲曲的在樹林裡延伸著。導覽上說這條路叫“九十九折參道”,不過我搞不清楚它是怎麼算的?是從供養塔到中門這段?還是從仁王門到本殿?如果是前者那根本沒有九十九折啊!後者還有點可能。不過就算沒有九十九折也夠了,我們的腳步漸漸慢了下來,盡管氣溫不高,我額頭上還是冒出了斗大的汗珠。正當舉步維艱之際,一位輕裝戴著棒球帽的老先生從後頭走了過來,拿著木仗腳步輕快的叭過了我們,完全不給我們面子。果然薑是老的辣啊.....﹝喘﹞

DAY020076.jpg

【等等我啊...】

 

DAY020077.jpg

【樹蔭下】

 

DAY020079.jpg

【女詩人佳子的碑句】

路過了一塊石頭,上面刻著“碑句”,看著看著我笑了出來。走了這麼久走得滿身大汗,如果還不到一半那還真是“悲劇”了。或許是大天狗聽到了我們的心聲,沒多久一座木門出現在我們眼前,這是鞍馬寺的中門,如果導覽沒唬爛我的話本殿就快到了!

DAY020080.jpg

【中門】

 

DAY020081.jpg

【矗立】

滿身大汗的我放下背包把外套也脫了,這段路還頗累人的,不過這是預料中的事倒也還好。我們決定在這先休息一下,拿出水瓶喝了幾口水,因為我只剩半瓶又不知道哪裡有的買所以只能省著點喝,結果水才剛喝完肚子卻又餓了...昨晚貴桑本來有建議我們買些飯糰帶在身上爬山的時候吃,但我想這裡應該有賣就沒準備了,誰知竟然沒有...早知道就應該聽貴桑的話準備一下,帶罐冰啤酒什麼的...﹝咦?﹞中門小小的,進去後右手邊有一條階梯,應該就是往本殿的方向。門口有一個桶子插滿了木杖,桶身上貼了張字條,雖然看不太懂但用漢字湊一湊大概知道這些木杖是給有需要的人登山時使用的,寺方還真是貼心週到啊!如果也能準備些餐食跟奉茶就更完美了﹝想太多﹞。休息一會兒,在這段期間只有一對情侶從這經過,不知道到底是我們來的太早?還是鞍馬本來就不是個人多的景點?不過人少很好,像昨天的清水寺我就有點受不了,我知道這想法很自私,但我覺得京都就是要安靜悠閒的散步才好啊...

DAY020082.jpg

【拐杖】

 

DAY020083.jpg

【石龍子】

 

DAY020084.jpg

【繼續走...】

休息的差不多了就背上背包再度出發,挑戰那看似沒有盡頭的階梯。我們努力的往前走著,剛才休息所回的血現在幾乎都耗光了,取而代之的是讓我雙腳痠痛的乳酸。途中經過了一個貞明皇后御休息所跡,這地方是在大正十三年十二月,貞明皇后來到鞍馬山時曾經坐下來休息的地方。既然皇后都休息了我們百姓當然也要歇歇腳啊!於是我們就在這停了下來,或坐或站的讓自己喘口氣...

DAY020085.jpg

【貞明皇后休息處】

離開了皇后休息處,我們繼續往上走,階梯比山道好走,但卻累上許多。突然想到貴桑還真有先見之明,臨時抽腿落跑,不然這路還真有得他受的!到時走不動了也沒人有辦法背他,只能把他扔在這等天狗來救了~

DAY020086.jpg

【爬...】

累歸累但心情是愉悅的,山上的風景也真的很美,能到這來走走也是不錯的體驗,下次再來京都的話我還是會想來這看看,但得換個季節,或許是秋冬吧?染著楓紅片片或是蓋著皚皚白雪的鞍馬山一定會有完全不一樣的風情的。

DAY020087.jpg

【小神社】

 

DAY020088.jpg

【巽之弁財天社】

弁財天是日本的七福神之一,掌管智慧、音樂與辯才的女神,也稱為辯才天。而名中的財與才同音,所以也被當作財神膜拜。而鞍馬山上這間巽之弁財天社就是供奉弁財天的神社,因為位於本殿的東南方,在八卦上方位叫巽﹝音同訊﹞所以被稱為巽之弁財天社。

DAY020089.jpg

【不停的爬...】

幾個彎之後我們來到了一條長長的階梯,兩旁都是紅色的獻燈,右手邊是一座叫洗心亭的地方,左手邊這棟叫寢殿,可是沒有開放。從門旁柱子上寫的“參拜者御休息所”看來,洗心亭應該是休息站之類的地方。我們開心的走了進去,的確也是休息站沒錯,但裡面的歐巴桑還在準備,看起來還沒營業,當然也就沒得買了...雖然門口有販賣機但卻引不起我的興趣,所以只能在這作單純的休息,沒有任何的飲食補給了。

DAY020090.jpg

【休息站到了...】

 

DAY020091.jpg

【四下無人】

除了洗心亭外轉法輪堂也在這裡,轉法輪堂裡奉祀著阿彌陀佛,但因為鞍馬似的本殿是供奉千手観音、毘沙門天與護法魔王三位一體的尊天,在鞍馬弘教裡尊天的地位比阿彌陀佛高,所以轉法輪堂才會建在本殿之下。不過繞了一下轉法輪堂好像也沒開﹝怎麼時麼都沒開啦....=.=﹞...也沒得看了...

DAY020092.jpg

【轉運】

洗心亭門口有一個石頭法輪,說轉了就會有好運,所以我立馬上去轉它一轉。但當我手按著轉輪時突然愣住了,因為我不知道要往哪轉?往上還是往下?本想往下但又覺得不對,往下似乎會把原有的好運勢轉成趨勢向下?深思熟慮之後我決定往上轉,結果我推一個太大力手跟著法輪滑了一下,結果手就在法輪與石住之間卡了一下,還好我反應快很快就縮回來了,不然夾到那就糗了。

DAY020093.jpg

【吃大餐】

在這玩耍的差不多後就準備上去本殿了,眼前這條階梯應該就是最後的挑戰,我們帶著期待的心情走了上去,也的確沒讓我們失望...上面是一片撲滿碎石的院子,而院子裡的櫻花樹放肆的開滿了花朵,我們尋尋覓覓的本殿,終於出現在我們眼前了...

DAY020094.jpg

【鞍馬寺到了...】

這個開闊的平台,就是鞍馬寺本殿的所在,但除了本殿之外,這裡還有幾棟建築。面對本殿的右手邊是閼伽井護法善神社,左邊是光明心殿,光明心殿的旁邊是金剛壽命院,也就是寺務所,寺務所的前方有一個小庭院叫瑞風庭,庭院左邊有顆直立的石頭,據說就是當年魔王降臨的地方,而庭院的右邊有一個以白沙堆成的圓錐形則叫“天車”是魔王的交通工具,雖然我不知道這天車要怎麼騎...

DAY020095.jpg

【又見團櫻】

傳說鞍馬寺本殿建於龍穴之上具有強大的能量,是地球與宇宙能量的連結處,前方的以石板組成的廣場叫作金剛床,其中央有個六角形的圖案中有一個三角形,據說是能量匯集的地方。而金剛床之後有塊被圍住的平台中間有顆石頭,這塊平台叫作翔雲台,相傳是神明降臨賜福的地方,而那塊石頭出土於本殿後方,是經塚遺跡的石蓋。當時經塚遺跡裡挖出了平安時代二百餘件的物品,如今都成了國寶被收藏著。

DAY020096.jpg

【又見阿吽之虎】

 

DAY020097.jpg

【繪馬】

站在鞍馬寺的庭院裡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千辛萬苦上來我們當然要好好看看這個地方,不過跟昨天看過的寺院神社相比,鞍馬寺在規模上似乎稍乎小輸了點,讓我有種排很久隊才買到了美食,但一口咬下後也不過如此的感覺。比起本殿,我覺得爬山的過程反而有趣多了!但其實不該這樣比啦!這只是我主觀的感受罷了~

DAY020098.jpg

【超大隻的蜜蜂...】

庭院裡的團櫻﹝姑且稱之﹞開的很誇張,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四週都是蜜蜂,而且是很巨大的蜜蜂,振翅聲嗡嗡作響非常之大,猛一看還以為是蟬還是甲蟲之類的昆蟲,直到近看才發現是某種蜂類。四處參觀的同時蜜蜂也亦步亦趨的跟著,讓我們感到很緊張,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在看完之後我才發現我在本殿之上竟然沒照幾張相片,而且該照的都沒照到啊~﹝抱頭﹞至此今天的第一個目標已經達成,休息的差不多後就要往下一個目標,貴船神社出發嘍~

DAY020099.jpg

【結緣】

 

DAY020100.jpg

【後面是金剛壽命院,也就是寺務所,而這白色的土丘據說是魔王的交通工具“天車”】

 

DAY020101.jpg

【離開大殿】

 

DAY020102.jpg

【冬柏亭】

路過一個可愛的小屋叫冬柏亭,原本是明治時期詩人與謝野晶子在東京荻窪的書屋,後來被遷移建到此﹝為什麼?﹞。原本看看就要走了,但阿義說他想要在這拍張相,我說那你就站過去,但他說他想要坐在上面。蛤?我當下的反應是這樣不好吧?但好像也沒說不行,也不想掃他興就幫他拍了這張照。但我不知道他為何要一臉便秘的表情?大概是要下山太興奮了吧?XD

離開冬柏亭沒多久看到一間叫靈寶殿的建築,這其實是博物館之類的地方,但因為要收票還有我們肚子餓,所以就沒進去了~

DAY020103.jpg

【幹嘛一副便祕的樣子?】

 

DAY020104.jpg

【好像很危險...】

又來到一扇小門,門旁貼了張告示,提醒遊客這裡有毒蛇昆蟲與猛獸,重點是竟然有熊耶?我到底該害怕還是該興奮啊?抱著必死的決心我們繼續往裡面走去,從這一帶開始就是與源義經相關的景點而且頗為密集,真讓人期待!

DAY020105.jpg

【續息水,傳說是牛若丸練武休憩時的飲水處】

源義經﹝平智元年~文治五年﹞,為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出身於河內源氏的武士,源義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丸。

牛若丸出生不久後,父親源義朝在平治之亂中被平清盛擊敗,在逃亡途中於尾張遇害,而母親常盤帶著牛若丸與兩個哥哥今若、乙若逃往大和山中。不久,常盤的生母遭到平家逮捕並以此為要脅,為救母親常盤只好帶著三個孩子前往自首。而平清盛因貪戀常盤的美色,遂納常盤為妾,並赦免了常盤生母與牛若兄弟們。

牛若丸在七歲時被送到鞍馬寺學習,從一位名叫聖門坊的僧侶那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後便下定決心要消滅仇敵平氏一族,因此每天不停的在山中習武練劍。相傳某天夜裡牛若丸偷溜出寺,在僧正谷遇到了鞍馬山大天狗僧正坊,他對著牛若丸說:「我是住在山中的天狗,若想討伐平家便來找我,我可以教你劍術與兵法!」。之後牛若丸便拜僧正坊為師,並從他身上學到許多,不久之後便成為一位武藝高強的年輕武士。

DAY020106.jpg

【遮那王堂】

相傳鞍馬寺住持東光坊在發現牛若丸不但在夜晚偷溜出寺,跟天狗學習武藝之外還企圖打倒平家為父報仇後大驚失色,遂強迫牛若丸出家。但牛若丸不肯,最後只好先取了個“遮那王”的法名,命令牛若丸忘掉俗事專心學習。

DAY020107.jpg

【開始下坡了】

 

DAY020108.jpg

【BABY石?】

據說源義經在出奔奧州之前曾依靠著這顆石頭思考著未來,也有人說它與源義經的身高相仿,如果真的相仿,那源義經也太小隻了吧?=.=

DAY020109.jpg

【木根道,傳說中源義經與天狗習武的地方】

十六歲那年,奧州藤原氏鎮守府將軍藤原秀衡得知源氏遺族有意舉兵討平,便派吉次信高轉達願意相助之意,並協助源義經投奔奧州。治承四年八月﹝一一八O年﹞源義經的異母兄源賴朝舉兵討平。消息傳到奧州,源義經與藤原秀衡商量後決定興兵助陣,而與兄長源賴朝重逢,並一起舉兵討伐平家,在著名的源平合戰中立下戰功因而威名顯赫。但不料源義經因功高震主而被兄長源賴朝所猜忌,最終兄弟反目成仇。源義經在走投無路之下又再度投靠了藤原秀衡,但不久後藤原秀衡病死,源賴朝在得到後白河法皇的院宣後與他藩聯手準備舉兵討伐源義經,藤原一族迫於無奈只能加入了討伐的行列。而源義經不願與恩人藤原一族為敵,最後在高館自盡,結束了的傳奇的一生,得年三十一歲。

DAY020110.jpg

【大杉權現社】

走在古木參天的樹林裡有種超現實的感覺,天狗彷彿隨時會跳出來一般。由於下山負擔較大的關係,原本膝蓋就有傷的阿金此時開始感到不適了,為了不讓他舊傷復發,我們放慢了腳步,一聊著棒球,一路享受著森林浴,慢慢的往山下前進...

DAY020111.jpg

【僧正谷不動堂】

據說這裡就是當年牛若丸遇到大天狗僧正坊的地方。

DAY020112.jpg

【把鞋子脫了】

 

DAY020113.jpg

【義經堂】

富有傳奇與悲劇色彩的源義經是日本人所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在許多戲劇著作中都有他的足跡,許多的神社也奉祀著源義經。而他也與戰國末年的真田信繁、建武中興時代的楠木正成並成為日本史上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DAY020114.jpg

【有點渴...】

 

DAY020115.jpg

【奧之院魔王殿】

離開魔王殿後我們發現了通往貴船的指示牌,看看上面的數字才發現我們竟然已經走那麼遠了?﹝雖然我感覺我走的路遠超過牌上的數字...﹞看看導覽,在這裡與貴船之間似乎沒有其他的景點了,那就專心趕路吧!一路上石階與樹根交錯著,陽光灑在上面明暗重疊之間讓人眼花,一個不留神很可能就會踏空摔倒,所以我放慢了腳步穩穩的走著。這裡開始陸續有遊客從對向走上來,想想我們剛才走過的路不禁在心中偷笑「後面有得你走了...」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情XD。

DAY020116.jpg

【終於看到貴船了...】

 

DAY020117.jpg

【下山】

不知走了多久,我似乎聽到了水聲,看來貴船神社就要到了!開心的我腳步也不自覺得加快了,當然也忘了膝蓋疼痛不良於行的阿金XD。穿出樹林後我看到了一條小溪,旁邊有一個亭子和一座橋,我心想貴船終於到了!但走過去一看才發現這裡不是貴船,而是鞍馬寺的西門。咦?那ㄟ阿餒?阿那貴船餒?=.=

DAY020118.jpg

【我們大概爬了三四公里吧...】

從看到寫著“貴船”兩字的路標後我就在期待貴船神社的出現,但一直到我走出鞍馬寺西門之後才發現貴船神社根本不在山上!而是在貴船川的另一邊,讓我有種莫名的失落﹝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覺得貴船神社是在山上=.=﹞。穿過西門之後有一種回到人間的感覺,比起鞍馬寺的幽靜,貴船神社相對顯得熱鬧許多﹝因為一邊沒人,一邊有兩個人XD﹞。

DAY020119.jpg

【潺潺小溪】

 

DAY020120.jpg

【幽靜】

 

DAY020121.jpg

【鞍馬寺西門】

來之前就知道河川沿岸多半都是餐廳,店家會在川上架席搭棚,讓客人可以坐在清涼的川上,潺潺的水流聲中享用京料理,這就是貴船聞名的川床料理。不過據說這是夏季限定的,我們四月底到應該沒有。實際看到之後似乎也是這麼一回事,清澈的貴船川上沒有任何的座席與棚子,看來是無緣一睹這有“京之奧座敷”美稱的京都風景了。

DAY020122.jpg

【聽名字就很涼】

沒有口福的我們當然就只能直接前往神社祈福嘍!神社在馬路的另一頭,出了西門往前走一會兒就可以看到了,並不難找。

DAY020123.jpg

【貴船神社到了】

貴船神社是座落在貴船川邊的古老的神社,是日本全國四百五十餘座貴船神社的總本社,奉祀水神闇淤加美神﹝又稱高龗神﹞,創建年代已不可考,神社官方的記載也沒有統一說法。一說是由奈良時期的反正天皇所創建,二說是日本初代神武天皇之母玉依姬命在一千六百年前,為了祈求國家風調雨順百姓生活安樂,搭黃船溯貴船川而上,在登岸之地建了神社,也就是今日貴船神社奧宮的位置。而神社內的船形石說就是玉依姬命的黃船幻化而成的,這也是貴船之名的由來,每年七月七日除了有七夕祭之外也有貴船水祭,跟水相關的行業,如餐飲酒造業等都會共襄盛舉。

DAY020124.jpg

【抓到一個就可以多留一個月了】

 

DAY020125.jpg

【這裡是本社喔~】

 

DAY020126.jpg

【貴船參道】

往貴船本宮的參道是一條兩旁立滿獻燈的階梯,但長度還好,跟剛爬完的鞍馬山相比這根本一塊小蛋糕!我們順的往上走,迎面走來一對男女,女的腳不知怎麼了似乎有點行動不便,需要男的一旁攙扶才能緩步的走下階梯。但跟他們交錯之後才發現女子跛腳是因為穿了一雙不算低的高跟鞋,很難站穩在石頭階梯上才會這樣。我心想阿不就還好不是去走鞍馬山?不然那可就真像是穿單齒木屐去練功嘍~

DAY020128.jpg

【牽手】

貴船神社有三個部分,分別是本宮、結社與奧宮。最早的時候本宮是位於現在奧宮的位置,但那裡是貴船谷最低窪的地方,因此時常鬧水患,於是在天喜三年時﹝一O五五年﹞將本宮遷於現址,舊址則改名為奧宮。但因龍穴在奧宮,所以重大的祭典還是在奧宮舉行,而現存的本宮是平成十七年﹝二OO五年﹞重新修建的,兩者都供奉闇淤加美神。

DAY020127.jpg

【門口】

而結社位於本宮後方約三百公尺的地方,因為在本宮與奧宮之間,所以也被稱為中宮。奉祀盤長姬,《日本書紀》中記載,盤長姬原本是與妹神木花開耶姬一同嫁給神武天皇的曾祖父瓊瓊杵尊,但因為其長像抱歉所以被退婚,盤長姬便下了詛咒,導致後代的天皇都不長命﹝真的假的?﹞。或許是互補作用吧!來結社向她求姻緣的人都很靈驗。 平安時代的著名詩人和泉式部亦曾來此祈求姻緣成功,因而讓貴船結社聲名大噪,不過那段婚姻最後卻是以離婚收場XD。

可惜寫了這麼多結果當天我們卻擺了一個大烏龍,因為沒作功課加上又餓又累,根本沒注意到後面還有結社跟奧宮,所以在看完本宮之後我們就離開了...哭哭...

DAY020129.jpg

【黑白馬】

 

DAY020130.jpg

【好多繪馬】

貴船神社位於鴨川源頭,自古就是祈雨所之一,信徒藉著進獻馬匹給神乘坐以求風調雨順,希望天降甘霖便進獻黑馬,想要天氣晴朗便進獻白馬。但在那個時代馬是相當昂貴的,一般人很難負擔的起,所以後來便衍生出以繪製或雕塑馬匹的方式進獻,最後演變成將馬匹繪製在木板上並掛在指定的地方來祈願,也就是現在日本大小寺院神社都會有的繪馬,而貴船神社就是繪馬的發源地。

DAY020131.jpg

【不知道是什麼】

神社範圍不大﹝這是誤會XD﹞碎石鋪成的亭子裡有顆御神木,據說摸著它祈願就可以心想事成。它的旁邊是一座小小的石庭,不清楚它的來歷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所以看看就走了。主體建築的話大概就是本宮跟龍船閣頗有看頭,但不巧本宮有部分在維修,看不到全貌,所以也只好加減看嘍!

DAY020132.jpg

【寫上名字跟年齡後會在火祭時會燒掉,祈求消災解厄】

 

DAY020133.jpg

【繪馬也有期間限定】

 

DAY020134.jpg

【自由心證的買賣...】

貴船神社是一個相當資訊化的神社,神社本身有臉書粉專、INSTGRAM還有推特,而且還有免費的WI-FI可以用喔!相當跟的上時代的脈動也抓的到網路世代的口味,難怪能吸引許多遊客不遠千里來此遊玩!

DAY020135.jpg

【網路世代的神社】

 

DAY020136.jpg

【御神木】

 

DAY020137.jpg

【感覺阿虎被釘在這...】

但貴船神社除了靈驗的戀愛祈願之外還有一則恐怖的傳說...相傳貴船大明神是在丑年丑月丑日丑時降臨貴船山,因此百姓便認為在丑時﹝凌晨一點到三點﹞向貴船大明神祈願最為靈驗!而這樣的習俗最後搭上了陰陽道的法術,就成了丑時刻參﹝丑の刻參り﹞這項咒術...

據說曾有位內心充滿忌妒與怨恨的“丑時之女”,身著白衣、披頭散髮、口銜鐵釘、頭戴三腳鐵環插上代表感情、仇恨、怨念三道業火的三支蠟燭,於丑時出現在貴船神社。將寫有被詛咒者姓名的稻草人,用鎚子與五寸釘釘在參道旁的杉樹上。連續施咒七日後,對方便會死亡。但在過程中要是被路人發現,詛咒就會失效,必須重來。

夢枕貘的《陰陽師:生成姬》的故事原型就是取材於此,書中角色最終因為怨念太深,變成厲鬼,最後在陰陽師作法下自盡。但丑時參拜其實不是用來詛咒,對一般祈願也是有作用的,只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最後反而因為癡情女對薄情郎下咒而出了名XD。

DAY020138.jpg

【這是...?】

 

DAY020139.jpg

【販賣部】

 

DAY020140.jpg

【水占卜】

參觀的差不多後我們就要來玩貴船神社最出名的水占卜了!因為是水神的關係,貴船占卜的籤要放進水裡才能解。占卜一次是二OO円,本宮前方就有的抽,投了錢後自己拿籤即可。拿了籤後將籤放入一旁的御神水中,靜候幾秒籤詩就會浮現了!如果你看不懂籤詩也沒關係,每張籤上都有QR CODE,只要用智慧型手機掃描後就可以解讀籤詩的意思,而且是說中文喔~我抽到小吉,阿金阿義也都是吉,看來大家的運勢都不錯呢!

DAY020141.jpg

【浮出來了】

 

DAY020142.jpg

【小吉】

 

DAY020144.jpg

【本宮前合照】

「你們是台灣人嗎?」正當我們在討論籤詩的時候,背後突然冒出一句中文,我回頭一看是個男的,個子不高但有點壯壯的,年紀了不起二十出頭。「你們從哪來的?」他又問。我就說我們民宿在京都,昨天才到,預計玩六天而今天是第二天,這個男生說他預計玩十九天今天是第六天,剛從神戶上來,於是我們就這麼聊了起來。一會兒後男生問我們能不能幫他照像?借錢我不行照像當然可以,所以就幫他照了。既然幫他照了當然我們也要來一張,所以也請他幫我們照,於是就留下了這張照片~

DAY020145.jpg

【餓了】

照完像之後也差不多了,我們就準備離開貴船往車站出發,問他作何打算?他說他要再待一下,所以我們就互道再見各自出發了。回程的路上才猛然想起我根本沒問他的名字啊!不過錯過就算了,反正有緣的話以後遇到再問吧~

DAY020146.jpg

【正在搭建的川床,沒吃到真可惜...】

 

DAY020147.jpg

【流瀉】

 

DAY020148.jpg

【健行】

原本是要搭公車去貴船口車站的,但阿義不知受到源義經的鼓舞還是怎樣,竟然提議用走的到車站。其實我也有這個意思,因為看地圖時感覺距離不遠,大概兩公里不到。但這不是我們兩個說了算,所以我回頭問腳痛的阿金行不行?他說沒問題後我們就決定走下山了!

DAY020149.jpg

【想吃】

 

DAY020150.jpg

【公車站】

 

DAY020151.jpg

【決定用走的】

一開始有不少遊客迎面而來,但隨著離貴船神社的距離越來越遠,遊客也漸漸變少,最後只剩我們在這條路上走。這條路不只人少,車子也不多,走在路上還可以聽到左手邊貴船川的水流聲。天氣很晴朗走在樹蔭下時很涼快,但走到陽光下就熱死人了。一開始我們還有說有笑的,但漸漸的話也變少了,然後開始覺得無聊...這條路顯然比我們預期更長,而且有一種看不到盡頭的感覺,即便我知道一定走的到,但那種疲勞感讓我覺得我在走無間道...實際上這感覺也沒錯,因為這條路的長度超過我們預期一倍,到貴船車站時看了路旁有指標,我們才知道它有三公里多...基本上就等於又從貴船爬回鞍馬的距離差不多...

DAY020152.jpg

【修路】

 

DAY020153.jpg

【螢石】

路上經過了一塊石頭,旁邊的標示上寫著“螢石”,當年和泉式部因為婚姻不順而前往貴船神社參拜,看見了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和泉式部觸景傷情後便寫下了這首和歌~

“物思へば 沢の蛍も 我が身より あくがれいづる 魂かとぞ見る”

“朝思暮想,螢光似吾身。魂牽夢縈,點點均吾玉”

《後拾遺集》

至今貴船仍是住名的賞螢勝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這看看。

DAY020154.jpg

【水源之森】

 

DAY020155.jpg

【貴船口站到了】

就在腿走到快斷掉的時候,我們終於抵達了貴船口站,但很衰的是到達的時間就晚了那麼一點,剛好目送電車離開...查了時刻表下班電車大約要三四十分後才會來,這下得在這找樂仔殺時間了。此時突然想起手上的ICOKA還沒儲值,於是便走到入口處的儲值機那儲值,免得又出什麼亂子耽誤到時間。

DAY020156.jpg

【要往出町柳】

約半小時後電車來了,我們三個第一時間就衝上車,去找來時沒坐到的那個面窗座位,幸運的我們坐到了!乘客不算多月台很快就清空了,待大家坐定後電車便緩緩的離開了車站,往出町柳出發。面對著車窗坐感覺很特別感覺像在飛,而且因為視線很好窗外的景色可以一覽無遺。但因為太累了,看沒多久我眼前就一黑完全昏睡了...直到被阿義的鼾聲給吵醒...而那時我們也就快抵達出町柳了。

DAY020163.jpg

【貴船川?】

 

DAY020164.jpg

【沒人上車】

 

DAY020165.jpg

【出町柳到了】

補了個眠雖然精神好多了,但肚子卻很餓,所以出了車站後也不急著搭車,先填飽肚子比較重要。出町柳站附近充滿了生活感,但似乎不是一個熱鬧的地方,車站四周空空的,視線所及沒啥有趣的店家。午後的氛圍讓人懶洋洋的,但為了午餐還是得勤勞些。雖然車站的左前方好像就有幾間餐廳,但因為不想過馬路所以我決定往右邊走,走了一百來公尺之後還是沒看到餐廳,最後只好折回車站,然後走到對街去看看。

DAY020166.jpg

【找地方吃飯】

這裡大概有三四家賣吃的,要吃哪間讓人拿不定主意,繞了一圈後我們看上了一家傳統的日本食堂。我們站在店門口翻閱著菜單,雖然餐點看起來還可以價錢也不貴,但我卻有點猶豫。回頭問金義覺得如何?兩人都沒有意見,結果問題又回到了我身上...此時一對外國夫婦剛用完餐推著嬰兒車從食堂裡走了出來,突然好感度飆升,所以我就決定要吃這間了XD

DAY020169.jpg

【菜單】

長型的食堂裡有點昏暗,淡淡的飄著一種冷掉的油煙味,感覺是正準備要午休的狀態。一對老夫妻站在吧檯的另一端,奶奶看到我們進來便說了聲歡迎光臨,然後招呼我們坐下並送上水跟菜單。因為剛剛在門外就打定主意要吃套餐了,所以很快的就點好了餐。

DAY020167.jpg

【滋滋作響】

收拾好菜單後奶奶轉身跟穿著廚師裝的爺爺覆誦著我們點的東西,爺爺便點燃了鐵板下的爐火,開始料理我們的餐點。餐點在鐵板上滋滋作響,瞬間香氣就蔓延開來了!兩份薑絲炒豬肉套餐,一份魷魚定食很快的就端到了我們的面前,扒了幾口囫圇的吞下肚,瞬間有種血條被補滿的感覺,配上一杯冰麥茶,說像是重生了一般也不為過啊!但事後想想這顯然是因為餓太久了,餐點的味道就一般般,不難吃,但絕對沒優到一口下去讓人感覺重生。

DAY020170.jpg

【來了】

此時又有一個客人進來,他點了炒麵,爺爺便倒了一盤麵在鐵板上開始料理。炒麵的份量頗大,甚至比菜單上的照片還大!看著看著讓我們三個有點後悔怎麼沒點炒麵,不過生米已炒成熟飯,再多的早知道也是沒有意義的事。反正就填飽肚子,要吃美食晚餐再討回來吧!

DAY020171.jpg

【完食】

結了帳走出食堂後整個人都不一樣了!有沒有吃飽看來還是有差。鞍馬貴船之旅雖然累,但沒有耗掉一整天的時間,所以我們決定下一站就去伏見稻荷大社,拜拜狐仙走走傳說中的千鳥居吧~﹝待續﹞



【文中所提及之景點歷史典故除了親身經歷之外還節錄了官網、維基以及網路搜尋所得之資料,如有侵權煩請告知!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角落的魚 的頭像
    角落的魚

    宅魚‧愛‧說‧畫

    角落的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