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_godzilla_teaser.jpg

【圖片版權系電影發行公司所有】

 

相信近期多數人對“哥吉拉”的印象應該是停留在二O一四年好萊塢推出的傳奇版哥吉拉,上一部純日本血統的哥吉拉已經得追溯到二OO四年的《哥吉拉:最後戰役》去了。雖然週遭喜歡哥吉拉的朋友大多覺得傳奇版拍的不錯,但跟東寶版的比起來總覺得還是差了一味。但不可否認的,若非傳奇版的成功,應該也不會有《正宗哥吉拉 / シン・ゴジラ》的誕生。

拍了五十年,東寶哥的梗也差不多玩完了,正當人們覺得這系列氣數已盡的時候,導演蓋瑞斯艾德華的傳奇哥又讓影迷想起了這隻怪獸之王。很多人會把東寶哥跟傳奇哥拿來作比較,不過就個人觀點而言,雖然都叫哥吉拉,但其實應該把當作是兩部不同的電影會比較貼切﹝好吧!如果你硬要把九八年那隻吃魚的蜥蜴算進去的話應該是三部XD﹞。因為就像哈密瓜有哈味一樣,哥吉拉也有哥味,這味道是潛藏在它骨子裡的靈魂,是六十二年來的傳統,難以取代的日式復古浪漫,這種心靈層面的物質絕非先進的特效技術所能打造的,這也是為何我高度期待睽違十二年後,出口轉內銷再度踏上日本國土的正宗哥了。

電影相當的直接,屁股還沒坐熱就進入了正題,雖然哥沒有現身,但卻已經成功的營造了緊張懸疑的氣氛。開場幾幕災害的場景相當眼熟,讓人直接聯想到311東日本大震災,當然,哥吉拉就等同於福島核電廠了。

政治這部分在本作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電影前半幾乎都在敘述日本政府高層在面對災難時的反應,從觀眾永遠記不住的頭銜與面孔來呈現繁複的官僚系統,怪獸都登陸了政客們還窩在辦公室裡開莫名其妙的會,諷刺當今政府與民脫節的現狀。中段又藉著哥吉拉來呈現了大國間的角力與國際現實,甚至還帶到了美日安保條約與日本(導演)未來的國家政治地位。與其說是怪獸災難片,還不如說是政治驚悚劇來的貼切。

之所以叫《シン・ゴジラ》,我想是因為導演又把哥吉拉帶回了原點(還上了東寶的舊片頭),重新回到了一個哥吉拉從未出現過的世界。我不敢說這是在向一九五四年版的致敬,但我相信導演有意要複製當年哥吉拉初次登場時所帶給觀眾的恐懼,與牠誕生的初衷,這點從正宗哥的外型設計就可以看出來!彷彿輻射感染後爆裂的皮膚,蕈狀雲般的頭顱,看不到生氣的死魚眼,以及那無法預期的進化型態與活動後的放射汙染,再再的都顯示了核能可能對於生物與環境生態所造成的恐怖傷害,彰顯出了電影的核心價值,角色設計可說是相當成功。

本集的文武配置我覺得大概是 7:3 吧?前半看來應該是有受到傳奇哥的影響,利用神龍見首不見尾(其實是見尾不見首XD)的手法營造了不錯的懸疑效果,雖然不完全體登場時有種黑色幽默感,但理解後我覺得整體是好的。而中段對決的場面相當精彩,自衛隊與哥吉拉的戰鬥令人熱血沸騰,不僅特效逼真,也讓人再度感受到了經典氛圍。但我覺得最值得一提的是導演所營造出來的絕望感,這是我從未感受過的...看到那一幕,我甚至在座位上脫口說出“完了”這兩個字...也靠這一拳,我心中的正宗哥就把傳奇哥給打趴了....

不過雖然個人給本集的評價是褒多於貶的,但其實我覺得它還是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例如電影的調性感覺介於一般劇情片與紀錄片之間,除了哥吉拉本身外沒有其他分支劇情,就像是單純在記敘一個事件一樣。縱使有許多角色登場,但多數人記不住面孔,也缺乏角色個性,不但沒有豐富劇情,反而有點攪亂了節奏。或許挑幾個主要角色以老哥搭配個人的利害與角色間的矛盾可以補足這點,也可以增加角色的份量,不然你找竹野內豐跟石原聰美來演豈不大才小用浪費錢?

此外,特效水準不一也是問題,正宗哥在物理與質量上的表現比起傳奇哥還是遜了一籌,導致部分畫面失真,真實度大打折扣,不過縱使本集捨棄了傳統特攝手法,採用了CG動態擷取技術來製作,卻還是保存了特攝片的復古氛圍,這點個人是相當肯定的。

最後當然就是BOSS戰了!相信應該有不少人跟我一樣是有點傻眼的,雖然用這種方式符合電影裡的設定,但以這種方式收尾我實在不太能接受,難道不能用更激烈更有娛樂效果的方式來滿足觀眾嗎?這不僅不合理,也太搞笑了吧?

就我的感覺而言,《正宗哥吉拉》的重啟是成功的,方向也對。但整部電影就像是十天九國的歐洲行程一樣,想討論與表現得太多了,範圍廣卻不深入。或許續作可以專注在某個議題、角色故事上,或是把怪獸、政府與平民的三角關係搞好,讓電影有個重心與迂迴的空間,重點回歸劇情內容本身,不然在失去了老友重逢的新鮮感之後,東寶哥的未來還是相當讓人憂慮的~

 

 

推薦指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角落的魚 的頭像
    角落的魚

    宅魚‧愛‧說‧畫

    角落的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