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軍事博物館心情有點複雜...】
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想早餐到底要吃什麼?老婆說附近想吃的也吃得差不多了,今天不如就去85度C坐著吃頓舒服的早餐吧!梳洗之後我們就出門前往民宿旁的85度C,點了兩個三明治和一杯奶茶,找了個靠落地窗的位置坐了下來,邊吃早餐邊看外頭的風景。天氣還是一如往常的好,只是溫度似乎又降了幾度,不過依然是一個適合出遊的好天氣~
【又是美好的一天】
【復興起士與英式奶茶】
在這裡吃85度C感覺很妙,因為在台灣時我從沒在85度C吃過早餐,最多就是外帶蛋糕飲料而已,在外地吃著家鄉的東西有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不過當你聽到店員說話的口音時一切就立刻回到現實了。
【可愛的老婆】
【向陽鐵馬】
因為老婆要寄明信片,所以吃完早餐後我們走到了馬路對面的郵局。郵局的鐵門半開著,讓人搞不清楚它到底有沒有在營業?老婆試探性的撥開塑膠門簾推開了大門,才發現其實是有的,我們便走了進去。這間郵局很妙,空間小小的,裡面也沒擺桌椅也沒有其他人,櫃台只有一、兩個窗口﹝因為我不確定那算不算是窗口XD﹞,整個郵局就一男一女兩個人負責處理業務。
【半開的郵局】
【裡面非常的陽春...】
【寄明信片】
老婆走到經辦窗口把寫好的明信片遞給櫃檯裡的男服務員,問這寄到台灣要多少錢?服務員報了一個價錢之後老婆就買了等值的郵票,一一的貼在每一張明信片上,然後投進靠牆立著的郵筒之中,就這樣輕鬆的完成了第一個任務。
【郵筒】
寄完明信片後我們走出了郵局,又越過了馬路來到民宿這頭,沿著昨晚回來的路線搜尋著,想看看能不能找回那隻遺失的手套。可惜的是在我們地毯式搜索之後仍然不見蹤影,所以也只好放棄搜尋,只能期待在最後一天半的行程中能不能看到不錯的手套,好買回去賠給人家...
【到站】
也不知道是第幾次來到安定門站了,我們熟門熟路的搭上了地鐵,到軍事博物館得在建國門轉車,不過還好,比起昨天路程不算太遠。車上的乘客沒有昨晚多,看來今天下車應該是可以順利一點了XD。而就在列車行進的同時車廂內突然傳出了歌聲,豎起耳朵聽了後發現是個男的在唱,而且這聲音離我們越來越近,最後穿越了人群來到我們面前...
一名杵著拐杖的男子,手上拿著行動卡拉OK機,唱著有點哀傷的歌曲,拖著腳緩緩的在車廂間移動。他的身後跟著一個背著小孩的女人,應該是他的太太,手上拿著袋子沿路跟乘客討錢,我真是開眼界了!不過車上的乘客並未搭理他們,仿佛把他們都當作空氣,任憑他們從身邊飄過...而我也只是好奇的看著,他們似乎也習慣了乘客的冷漠,沒有停下腳步,自顧自的唱著那哀傷的歌,走進了下一節車廂...一整個超現實的感覺...
【中華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回過神後我們也到了軍事博物館站了,一出站就可以看到博物館,只是我們搞不清楚大門在哪邊。我們四處找著,沒幾步路後後我看到旁邊有位不知道是公安還是軍人的在站崗,想上前去問一下,但這位老兄的臉超級嚴肅的,與他四目相接之後我開始猶豫到底要不要問...還好人在另一頭的老婆看到了入口,把我叫了過去,不然我還真不知道要怎麼開口勒...=.=
【一早有些遊客】
軍博館的入場券基本上是免費的,當地人只要出示有效證件就可以換票進場,台灣人則是需要出示台胞證,還蠻方便的,但外國人好像就要收錢了。非假日的關係,遊客不多,很快的我們就換到了票,踏著雀躍的步伐進場參觀去嘍!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9號,地處長安街西延長線上,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為副軍級單位。行政主管部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直屬工作部,業務主管部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軍博館下設有政治部、辦公室、管理處、展陳管理教育部、文物征管部、展陳設計部、展陳研究部、安全保衛部共八個中層單位以及軍事幹部休養所。還設有學術委員會、藝術委員會、文物鑑定委員會、軍博書畫院。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一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正式組建。該館的展覽大樓是北京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所建造的十大建築物之一,於同年十月動工興建,隔年七月完工,十月進行內部預展,一九六O年八月正式對外開放。
二OO八年三月一日起,軍博館對外免費開放,成為北京市第一個免費開放的國家級博物館。二O一O年七月,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准,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加固改造工程正式立項,建築面積將從六萬平方公尺擴大到十五萬,陳列展覽面積將從三萬多平方公尺擴大到將近七萬。二O一二年五月起,為配合該工程,展覽大樓內的基本陳列全部拆除並關閉,二百五十餘件大型武器裝備轉移至展覽大樓南廣場,繼續接待觀眾參觀,博興大廈的臨時展覽繼續開放。同年八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和中央軍委領導批准了軍事博物館新的陳列體系建設方案。九月二十一日時改造工程正式開工。
聽到“開工”這兩個字是不是覺得怪怪的?沒錯,所以我才進去沒幾步就笑不出來了...
【不巧軍博館大樓在整修,大型的展品都拿出來擺了...】
眼前的軍博館大樓跟旅遊書中的照片長的不太一樣,不但架起了鷹架也圍上了一層灰色的網子。我愣了一下,心想不會吧?於是便戰戰競競的上前去看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本來我一直在安慰自己軍博館只是在拉皮,應該不礙事。結果圍籬上“整修中暫停開放”幾個大字無情的摧毀了我心中僅存的希望,當場一整個悲劇...也因為這樣館方就把大型的展覽品移置到前方的廣場,形成一個露天的展場。但這些不過是館藏的少部分而已,許多裝備、服裝、文獻與輕兵器等都在館內,無緣見上一面了...
【二手戰車大拍賣...】
武器裝備隨意陳列在幾個倉房跟棚頂之下,因為種類繁多而顯得有點雜亂,加上風沙灰塵的堆積,有些展品狀況根本與廢鐵無異,完全看不出它當年的風華與英姿。而且動線規劃很差﹝應該是根本沒有吧?﹞沒辦法有系統、順暢的參觀,只能多繞個幾圈以免漏掉任何一個展品。但這些其實都還算好,重點是在參觀的過程中,你得忍受陣陣的寒風,我有興趣所以還挺得住,但可想而知老婆可是橕不了多久的!所以我也只能盡快的看完,不然她老大說要走那可是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所以事不宜遲!抓緊時間趕快參觀啊~><
【開始逛吧~】
【蘇聯製123型魚雷快艇】
這艘舷號158的魚雷快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向蘇聯所購買的,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四日該船向我海軍“太平號”護衛艦發動魚雷攻擊。雖然首波攻擊均未擊中目標,但太平號艦長誤以為是遭到共軍戰機攻擊而下令以高射砲對空射擊,此舉意外為魚雷快艇標示了準確的目標位置。快艇鎖定目標之後發射多枚魚雷,其中一枚擊中右舷並發生爆炸,導致太平號於次日清晨沉入海裡。
【看著板子上寫的“光榮戰績”感覺有點彆扭...】
【蘇聯製T-34/85型中戰車】
T-34戰車是二戰時期蘇聯所研製的一款中戰車,也是蘇聯的主力戰車,其發展緣由是因為在西班牙內戰中,當時蘇聯的BT和T-26戰車常常會被反戰車武器所擊毀。內戰結束後,蘇聯裝甲部隊理事會主席巴普洛夫斷言,作戰車輛的裝甲防護脆弱將會爲未來的蘇聯紅軍的機械化部隊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此他建議蘇聯開發一種新型戰車。
一九八年至一九三九年期間,先後有三項計劃被批准,這三項計劃分別是A-20、A-30和A-32,最終蘇聯選了A-32戰車,並將其發展爲T-34戰車。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九日的一次會議中,戰車設計師米哈爾‧伊里奇‧柯希金向史達林建議,在不明顯影響機動力和綜合性能的情況下,對A-32戰車進行武器升級。史達林接受了他的建議,同意了製造計劃。因爲當時歐戰已經爆發,所以蘇聯人民委員會防禦委員會要求中型工業委員會在一九四O年生產出二百輛這種戰車。在柯希金的建議下,這款戰車被命名爲“T-34”,以紀念蘇聯一九三四年發布的大規模發展裝甲軍法令。
一九四O年一月,兩輛T-34戰車的原型車出廠,柯希金爲了測試它的性能,便率部將原型車從卡爾可夫一路開到莫斯科。隨後又將這兩輛原型車送到冬季戰爭的前線,但是在抵達之前戰事就已經結束。不過柯希金和他的設計組還是在芬蘭通過用T-34原型車的火砲轟射擊了碉堡來展示其武器系統的威力。隨後T-34的原型車又在明斯克、基輔、卡爾可夫接受了進一步的測試。最終T-34的原型車的圖樣設計工作於同年六月完成,第一批於九月下線。
因爲德國入侵東線戰事爆發,T-34的生產線被迫轉移到了下塔吉克河地區,並交給婦女、老人和十來歲的青少年製作。爲了讓生產流程簡化,蘇聯為T-34設計出一種生產簡便的鑄造砲塔,藉以提高產能。隨著戰況的進行,德軍開始將諸如豹式、虎式戰車等重型戰車投入戰爭中。而T-34/76戰車所裝備的76公厘砲在對付這些戰車時顯得疲軟。而且T-34/76戰車的雙人砲塔的效率並不高。因此蘇聯決定對T-34戰車進行升級,安裝了三人砲塔,並安裝改自M-1939型防空砲的85公厘主砲,也就是T-34/85。T-34/85砲口初速度可達797公尺 / 秒,可以擊穿虎式和豹式的前裝甲。另外,戰車還配有兩瓶壓縮空氣,用來在寒冷天氣下啓動戰車。有一點很有趣,最早的T-34是沒有配備無線電的,僅能用旗語與友軍進行溝通,直到一九四一年開始,連指揮車和少量的排指揮車搭載無線電設備,隔年引進了功率更高範圍更廣的無線電後情況得到改善,在一九四三年後,大部分的T-34才都裝上了無線電。
T-34的造價低廉。雖然在一九四一年一輛T-34的造價爲二十六萬九千五百盧布,但是在兩年內就下降到了十九萬三千盧布,後來甚至還降至十三萬五千盧布。便宜之外零件又容易組裝,一般沒有機械工程知識的婦女和兒童,甚至是傷兵和老人也能投入生產,產能完全壓倒德軍。不過雖然有產能上的優勢,但T-34的妥善率並不高,裝甲板的焊接較差,駕駛座的車窗玻璃還有氣泡之類的狀況非常普遍。據二戰老兵回憶,在一九四一年蘇德開戰後的頭兩個月內,至少有一半的T-34是因爲拋錨而損失的。 但妙的是即便如此,T-34的拋錨率卻不見得高出德國的四號戰車,電玩《戰車世界》中有資料表示德國的裝甲載具拋錨率更高。但事實是否如此?我想還需要進一步的確認。
T-34有兩項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設計,首先是傾斜裝甲,它的60°的傾斜前裝甲,可將裝甲厚度提升兩倍,而且對於APC等彈種有近乎三倍的防禦效果,而且容易引起跳彈而不被貫穿。在“T-34衝擊”中,德軍也意識到了傾斜裝甲的重要性,並應用在新式戰車上,甚至連義大利也起而效尤。其次是寬履帶的設計,這讓T-34得以減少接地壓力並增加越野機動性,這點後來當然也被德軍新式戰車所採用。二戰後,蘇聯以T-34戰車爲基礎,研發出了T-43戰車和曾爲多國使用的T-54戰車,對後來的蘇聯戰車有著深遠的影響,被蘇聯及盟國稱爲是「現代戰車的先驅」。
【中國製74式多管火箭】
【美製M36驅逐戰車】
當德軍的豹式、虎式等重型戰車出現在戰場的同時,也代表著美軍的標準驅逐戰車M10“狼獾”時代的結束。因為它的76公厘主砲很難擊穿這些新式戰車的裝甲,但幸運的是美軍早已預料到會有這樣的狀況。一九四二年九月,美軍便開始研製搭載90公厘主砲的新式驅逐戰車,比盟軍初次遭遇虎式還早了幾個月。
一九四三年三月,首輛M36驅逐戰車原型車完成,名為“T71火砲載具”,簡單的說它只是在M10A1的底盤上安裝了一個新的90公厘砲塔而已,在完成測試後美軍便訂購了五百輛。隔年六月,T71被更名為“M36 90公厘火砲載具”。和多數美軍驅逐戰車一樣,爲了減輕重量並提高觀察能力,M36的砲塔被設計成敞口的,但在戰後則增加了一個可摺疊的蓋子,以增加乘員的防護能力。
雖說M36在一九四三年就已投產,但直到隔年十一月才正式投入歐洲戰場,戰爭期間大約生產了一千四百輛。因為前線需求大,一九四四年十月到十二月間,大布蘭克‧阿森納公司使用了一八七輛M4A3雪曼戰車的底盤生產了一批M36,而這批M36則被命名為M36B1。M36比起M10來說有了很大進步,因為它是當時美軍陣中少數具備擊穿德軍的重戰車火力的戰車。不過這也限定在八百碼內,超過八百碼仍然很難擊穿。雖然火力強大,但M36本身有不少弱點,例如裝甲薄弱、沒有同軸機槍,敞口的砲塔設計容易導致乘員受到傷害。
但好景不常,隨著M26潘興戰車的登場M36逐漸失去了舞台,因為M26同樣搭載90公厘火砲,而且性能比M36優秀。不過M36之後又活躍於韓戰中,因為它能夠擊穿當時所有的蘇製戰車,並衍生出一種戰後型號,差別是在副駕的位置上安裝了一挺機槍。
【美製M24“霞飛”輕戰車】
M24“霞飛”戰車是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期服役的輕戰車,霞飛一名是取自有“美國裝甲兵之父”美名的阿德納‧霞飛將軍。
一九四三年三月,美軍兵器委員會規範下一代輕戰車目標,以搭載75公厘砲,並使用M5輕戰車動力系統為基本標準。同年四月,通用汽車與凱迪拉克汽車與美國陸軍偕同實施T24戰車開發計畫,在工程師的努力下將戰車重量控制在二十噸以內。但由於需要更大的三人砲塔與更重的火砲,所以放棄了厚重裝甲,改用六十度傾角的傾斜式裝甲。車體改良自M7中戰車,改用扭力桿懸吊系統,火砲則使用自B-25H轟炸機上使用之T13E1式75公厘主砲改良而來的M6戰車砲,彈種與美軍現役的中戰車通用。T24戰車於一九四三年十月中製作完成,隔年三月投入量產,第一批三十四輛在隔年十二月運抵法國編入美軍第二機械化騎兵群,因而參加了突出部之役。雖然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後大量的霞飛戰車投入戰場,不過大部分的裝甲部隊直到德國投降前都還沒接收到,只得繼續以M5執行作戰任務,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停產前總共完成了四千七百三十一輛。
霞飛的整體性能可說是二戰時期性能最好的輕戰車,不過因為裝甲薄弱,面對德軍戰車以及反戰車砲的存活率不高,甚至單兵以反戰車武器就能對它造成傷害。而且因為投入的太慢也太少,因此對歐戰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韓戰時,一些霞飛戰車從日本運到韓國,用來對付北韓的T-34/85戰車,但75公厘的火力很難對這種中戰車造成傷害。後來只好用於搭配M4雪曼中戰車、M26潘興戰車、M46巴頓戰車等主力戰車進行偵蒐打擊,但這種組合卻意外的讓主力戰車部隊獲得了更好的作戰效率。
一九五O年代霞飛以軍援物資大量提供給美國友邦並應用在區域衝突中,如韓戰、越戰、印巴戰爭都曾出現過霞飛的身影,但沒多久大多數國家的霞飛隨即被更優秀的M41華克猛犬輕戰車所取代。
【美製LVT MKII兩棲裝甲車】
【美製M41 155MM 自走榴炮】
【日本帝國陸軍九七式中戰車】
日本九七式中戰車是八九式中戰車的後繼車種,搭載57公厘九七式主砲,主要用途為支援步兵,反戰車能力薄弱,防禦能力也不足,全車裝甲最厚處不過30公厘,美製37公厘反戰車砲就能輕易貫穿。首次登場在一九三九年的諾門罕戰役中,在當時算是先進的戰車,甚至還是該戰役中最大的戰車,之後大規模用於中國戰場和南太平洋戰場。後來為了對抗盟軍的新型戰車而換裝口徑47公厘長的一式砲,稱為九七式改,後來的一式中戰車也是採用同樣的武裝。但是由於47公釐砲彈的重量太輕,導致動能流失的快,隨著距離的拉長,砲彈的穿透力也大幅降低。
九七式在面對美軍主力戰車M4雪曼時顯得相當脆弱,雪曼能在一千公尺的距離即能擊破九七式,但九七式對雪曼卻必須在二百公尺內才能貫穿他的正面裝甲,根本一面倒。在一九四四年末到一九四五年的菲律賓戰役期間,日軍裝甲兵甚至只能以在車前裝置炸藥衝撞對方的方式攻擊美軍坦克,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七日在菲律賓烏達內塔,第七戰車聯隊第三中隊的和田小十郎小隊長用三輛九七改伏擊美軍戰車部隊,全部損失後擊毀三輛雪曼,是九七式最成功的一次對戰記錄。
【中國製70式130MM自走火箭】
【美製M19 40MM雙管防砲車】
【美製SL6 水陸兩棲坦克】
【美製M4A3雪曼中戰車】
M4雪曼是二戰中盟最廣泛使用的戰車,也是生產總數最高的戰車。第一次投入實戰是在一九四二年十月的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使用單位為英國陸軍第八軍團。
雖然貴為主力,但雪曼的綜合能力其實也只是中等,與德國新銳戰車相比卻仍有一段相當的差距。但二戰並不是場百分之百的科技競賽,“數量”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雪曼也因此找到的發揮的舞台。德國戰車雖然性能優異,但最大的缺點是生產速度緩慢,直到戰爭結束前德國主力四號戰車也僅生產九千多、五號豹式六千多輛。相較於美國雪曼與俄國T-34的總產量十萬多輛,它們在數量上完全屈居劣勢。而這也是雪曼最大的優勢,任何一間坊間的鐵工廠都能生產雪曼戰車上的部分零件或者組裝,使得美國能在短時間內將國內所有產能投入軍事生產。而雪曼戰車的高耗油量使得大戰末期物資短缺的德國就算擄獲也難以使用,而在設計之初預留下來的龐大空間與額外的動力使得雪曼可以隨著戰場需求而做升級。眾多產地與所屬單位的都自行改裝,因此要在戰場上找到兩部完全一模一樣的雪曼並不容易。 戰後美軍經過一番評估後,認為將已經部署在境外的雪曼運回國內成本高於新造,且國內不需要那麼多的戰車。因此許多雪曼被留在境外當作是軍用剩餘物資兜售給當地政府,賣不掉的或者損壞的就任意棄置在原地。因此直至今日在那些經過二戰洗禮的南太平洋島嶼上依然能在荒煙蔓草中找到它的殘破身軀,堪稱二戰盟軍最具代表性的戰車。
雪曼較高的車身讓它不易躲藏,它被擊中後易燃爆炸的特性在西線而被美軍戲稱為“朗森”﹝因朗森為德國打火機品牌,其廣告詞為“一打就著,每打必著”﹞,德軍也因此幫它取了一個“湯米烤肉爐”的暱稱﹝二十世紀初的德國人習慣戲稱英國人為“湯米”﹞,有觀點認為這是由於雪曼採用汽油機的原故,但事實並不是盡然如此,經調查後證明,大部分雪曼遭到擊中後起火的主因是砲彈的發射藥,其次才是油料的起火。後期型的雪曼配備穿甲力較強的76公厘M1戰車砲,在常規作戰距離下能有效對付四號戰車和三號突擊炮,但對豹式時則顯得不足。但76公厘砲的換裝很慢,在西線戰事初期比例很低,美軍之所以對雪曼火力升級遲鈍是因為陸軍總司令麥克奈爾是砲兵出身,深信敵軍戰車應由戰車殲擊車對付,而雪曼的定位是步兵支援戰車。再加上美軍在西西里島戰事中不知怎麼得出雪曼足以對付德軍戰車的結論,導致M26潘興重戰車較晚服役,因此在戰爭結束前仍以盟軍主力戰車的身份活躍。
【遭共軍擄獲使用的日本帝國陸軍九七式中戰車】
【照像】
【蘇聯製米格15殲擊機】
這架編號079的米格15殲擊機是解放軍空軍的王牌飛行員王海所駕駛的戰機,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代飛行員﹝而後曾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最終軍階為上將﹞。韓戰期間王海因解放軍“'抗美援朝”的號召而加入了中國人民自願軍空軍的行列,與美國以及南韓作戰。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八日,美軍發動九批共一百八十架次的攻勢對清川、安州一帶的鐵路橋梁進行轟炸,時任志願軍空軍第九團第一大隊大隊長的王海在接獲命令後率領六架戰機前往攔截美機。飛抵交戰區時雙方進行了激烈的纏鬥,最終王海大隊以5:0擊退了美機,而單王海一人就擊落了兩架。
韓戰期間,王海大隊出擊交戰八十餘次,擊落擊傷敵機共二十九架,創下志願軍空軍的最高紀錄,而被譽為“英雄的王海大隊”!隊上所有人的座機都漆上了紅星,王海更是有著九顆,是名副其實的王牌飛行員啊!
【殲七】
【這架是?】
【各式飛彈與飛機】
【東風一號導彈】
【軍愛民,民敬軍?】
【河谷級導彈快艇】
【一堆軍卡】
廣場一角停著幾輛狀況不錯的戰車,一旁還擺放著幾輛軍卡跟一些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因為多數的東西都被帆布所覆蓋著,而冒出頭的幾輛軍卡狀態看起來似乎不是很好。託老婆幫我在這跟戰車拍張照,還好這角落遊客不多,在沒人打擾的狀況下很快的就拍好了。也好在拍的快,因為才拍完沒一會兒就有不少遊客往戰車這走來,到時要折騰多久可就只有天知道了。離戰車沒多遠的地方擺放著一些固定式的火砲,有岸防砲、要塞砲甚至是艦砲,看得出來歷史悠久,背後應該有不少故事,不過擺放有點凌亂,有些解說牌擺的牛頭不對馬嘴,圍欄圍住也進不去,所以也只能走馬看花了。
【德製克魯伯240MM要塞砲】
【德製克魯伯120MM要塞砲】
【日本製80MM艦砲,本安裝於我海軍江防艦上,後遭共軍擄獲】
【日本製四五式240MM榴彈砲】
今天應該是八達嶺之後最冷的一天了,而且還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是在這空曠的廣場之上,風更是肆無忌憚的呼嘯而來,吹襲著廣場上的每一個人。幾圈逛下來之後連我都感覺到有點吃不消,更別說是老婆了!於是我們就決定先到一旁的販賣部逛逛,休息一下順便挑個紀念品。我的視線在不算大的櫥窗內來回搜索著,因為我記得有本旅遊書上提過軍博館內可以買到解放軍公發的香菸跟口糧,所以我想買一些回去送給我槍隊的弟兄。不過看了幾回之後都找不著,只好開口問問裡面那位嚴肅的店員,但她說她們沒有賣這些東西,那真是見鬼了!到底是真沒賣還是書亂寫啊?但既然人家都說沒有了總不能硬賴她有吧?所以也只好看看其他的東西了,可是架上櫥窗裡的便宜的看不上眼,有興趣的卻又貴到買不下手,最後也只能無奈的離開了~﹝攤手﹞
【對軍事沒興趣的老婆跑去逛販賣部】
【各式火砲】
【加農砲?】
【高射砲?】
【堆積如山】
【我陸軍航空隊李大維少校的U-6A“海狸”】
李大維,一九五O年生於福建省金門縣,同年隨父母到台灣。父親是安徽阜陽人,自幼被送到廟中習武。父親有一次被國軍士兵們欺負,在衝突中將對方的槍都打斷了,路過的長官桂永清就叫父親教士兵習武。後來,父親受到蔣介石賞識,奉命保護張學良,和張學良關係很好。由於這一機緣,在六歲到十歲這段期間,李大維常和張學良及趙四小姐接觸。李大維妹妹的公公是國軍一級上將劉安祺,劉安祺退休後,有次和李大維等人到海水浴場玩,晚上睡在同一個帳篷閒談。劉安祺對李大維說,中國共產黨官兵一致,追求理想,而國軍實在太腐敗,派系多,並認為中國最後會統一。一九六八年,李大維考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後到部隊執行觀測任務,兩度獲得“克難英雄”稱號。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李大維當時擔任中華民國陸軍航空兵少校分隊長,他駕駛U-6A型“海狸”通用機從花蓮機場起飛,在中國福建省寧德縣三都島海灘降落。解放軍福州軍區司令員楊成武親自頒給他十五萬元人民幣作為獎勵。爾後他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迄今最後一位從台灣叛逃到大陸的飛行員。
來到中國大陸後,他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航校副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指揮學院訓練部副部長。也先後擔任全國青聯第六、七、八屆常委、全國政協第六、七、八、九、十屆委員、全國台聯理事等職。
一九八四年,李大維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唱了台灣歌曲《默默地祝福你》。這首歌是李大維自己提出來想唱給仍在台灣的女兒聽的,李大維離開時女兒剛滿兩歲。到中國大陸後和女兒一直都沒有聯繫。直到二O一一年,女兒回台灣遇到李大維的同學,才知道父親沒有死,而是在大陸。後來父女二人在深圳見面。照片裡的這架“海狸”就是李大維當年叛逃時駕駛的那架...
【美製P-51野馬式戰鬥機】
【美製U-2 高空偵察機】
美蘇冷戰展開後,美國對蘇聯的情報需求甚切,美國空軍開始以波音RB-47偵察機闖入蘇聯領空進行高空偵照,當時蘇聯的空防仍存在漏洞,雷達覆蓋並不完整,美軍就利用這些空隙進入蘇聯領空進行偵察。但一九五O年蘇聯的防空政策有非常重大的轉變,開始攻擊一些飛近國界或入侵領空的外國飛機。隨著朝鮮戰爭於同年六月爆發,蘇聯的“嚴格防空政策”更延伸到遠東地區。一九五二年八月,蘇聯戰機闖入日本北海道領空擊落一架美國空軍RB-29偵察機,讓前往蘇聯領空進行高空偵照的任務變得愈來愈危險。
因此,美國空軍開始尋求一種飛行高度七萬英尺或以上的亞音速高空偵察機,藉高飛行高度來逃避蘇方戰機攔截,當時蘇聯最先進的米格-17戰機飛行高度為四萬五千英尺。一九五三年七月,空軍要求格倫‧L‧馬丁公司研究將B-57坎培拉式轟炸機改良成超高空偵察機的可行性,也與貝爾飛機公司和費柴爾德公司簽訂研究合同,因為軍方認為這些小公司能較快完成研發和生產。隔年一月,三家公司均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設計給空軍。而未與空軍簽訂研究合同的洛克希德公司在得知空軍的計劃後,於一九五四年三月開始由凱利‧詹森向空軍將領和其他官員多次展示飛行高度超過七萬英尺,航程兩千英里的CL-282。部份官員對CL-282非常有興趣,但將領們卻相反,甚至在展示的過程中還有一位將領離場,並說對這種沒有起落架和槍砲的飛機毫無興趣。
一九五四年六月一日,洛克希德的設計正式被空軍否決,空軍並選定貝爾飛機公司的X-16和改裝現有的B-57成為高空偵察機。並於九月與貝爾飛機公司簽訂建造28架X-16的合同。隨著蘇聯威脅日益升高,在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六日總統艾森豪授權詹姆士‧克林成立和領導一個智囊團去研究國家現有的技術能否面對當前的問題。智囊團分為三組,其中一組負責調查美國的情報能力,名為「Project 3」。「Project 3」由艾德溫‧蘭德領導,還有另外五位成員。同年八月,蘭德到華盛頓與一些國內情報機構會面時,從一位中情局官員手中接到一份CL-282設計圖,並告訴他空軍已經否決了這個設計,蘭德看過設計圖後留下了深刻印象。幾天後他向「Project 3」其他成員展示這份設計圖,所有成員都對這架飛機非常有興趣,並認為中情局較空軍適合於和平時期對蘇聯進行高空偵照。「Project 3」成員於十月向當時中情局局長艾倫‧杜勒斯討論CL-282的概念,但杜勒斯並不希望中情局接手任何空軍的計劃,即使已經被空軍的也一樣。十一月初時,克林和蘭德與艾森豪總統會面,向他解說CL-282的設計和討論有關高空偵察機的問題。最後,艾森豪總統批准發展CL-282,並同意新高空偵察機計劃應該由中情局負責。十一月二十三日,艾森豪總統正式批准中情局接手CL-282,並要空軍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十二月二十二日,中情局與洛克希德公司簽訂意向書,建造二十架CL-282機體和1架雙座型及其他零件,由空軍提供發動機。正式合同於隔年三月二日簽訂。而X-16計劃則於U-2首飛後終止,並未造出實機。
由於CL-282設計作偵察之用,因此官方名稱代號並未使用代表轟炸機的B或戰鬥機的F,但因屬高度機密,所以又不能使用偵察機代號。為了隱藏真實用途,美國空軍於一九五五年七月選擇了代表多用途的U作為代號,自此CL-282就被訂名為U-2,並在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進行了首飛。不過U-2在服役初期折損率非常高,自一九五七年美國空軍開始使用U-2後一年半內就損失了九架,截至二OO一年止有四十架嚴重損壞或全毀,並多次於偵查目標上空遭到擊落﹝蘇聯一次、古巴一次及中國大陸五次﹞。雖然首飛距今已六十餘年,但U-2的服役期卻較其後繼機種SR-71更長,但一份於二OO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由美國國防部核準的機密預算文件中,要求U-2計畫最遲於二O一一年結束,並於二OO七年初將部份U-2除役,所以U-2的任務現在很可能已經被無人飛行載具所取代了。
一九六二年至一九七四年冷戰時期,我國空軍的U-2黑貓中隊與美國中情局合作進行代號“快刀計畫”的偵照任務,過程中犧牲了幾位優秀的飛行員...
一九六二年九月九日,飛行員陳懷生於江西南昌上空被擊落,被俘送院後死亡。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一日,飛行員葉常棣於江西上饒上空被擊落後遭到俘虜,於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日獲釋。
一九六四年七月七日,飛行員李南屏於福建漳州上空被擊落身亡。
一九六五年一月十日,飛行員張立義於內蒙古包頭上空被擊落被俘,於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日獲釋。
一九六七年九月九日,飛行員黃榮北於浙江嘉興上空被擊落身亡。
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四日,黑貓中隊的最後一次任務﹝第二百二十次﹞由飛行員邱松洲執行,同年六月十一日計畫終止,美方人員開始撤出台灣。
眼前的U-2殘骸不知道是哪幾位飛行員的座機,因為它是由四架U-2所拼湊而成的,但無論如何,這絕對是我今天這趟印象最深刻的展覽品....
【軍刀與我】
【美製T-33A噴射教練機】
【日本製九九式高級教練機】
【中國製63式水陸兩棲坦克】
【東風二號導彈】
【這輛不知道是不是展覽品...】
遶了幾圈後該看的應該都看了,差不多了也該離開軍博館了,於是我回頭跟瑟縮在大衣裡老婆報告這個好消息,並詢問她下一站要去哪?結果她反問我還想去哪?我想了想後說想去紫禁城,老婆猶豫了一下之後就說那就走吧!其實紫禁城老婆上次就去過了,因為她覺得那沒什麼又要收費,不過因為我沒去過,所以她也就勉為其難的答應了,真是不好意思啊!於是我們就搭地鐵往天安門廣場前進嘍~
【城門】
不出幾站我們就到了天安門廣場站﹝我忘了是在東還是西下的車=.=﹞,這裡的遊客很多,走出地鐵之後就是傳說中的天安門廣場,也就是六四事件的發生地。而不知道是心理因素還是怎樣,這裡的氣氛的確不太一樣,有許多不知道是公安還是武警的在某些地方站崗,也看的到整隊的在廣場周圍行走,不過還好有各國的遊客在這聚集喧嘩,讓氣氛緩和不少。正當我打量著來往了遊客時突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原來就是昨天在頤和園碰到的那個外國導遊,當然還有那一團人,還真是有緣啊!
【JAPAN?KOREA?】
這裡的風比軍博館的還要大,直把寒氣往我們骨子裡送,而正當我們縮著身子四處張望時路旁一位大叔突然湊過來問我們冷不冷?因為口音的關係,第一時間我沒聽清楚他說什麼,大叔看到我一臉疑惑,便說起不太標準的英文。JAPAN?KOREA?這時我終於聽懂了!我趕忙回答說我們是來自台灣,他一副恍然大悟樣,然後又問了我們冷不冷?說實在的真的是蠻冷的,但我又怕說會冷後大叔也不知道怎麼辦,所以就回他還好不太冷,結果沒想到他反而說他覺得好冷我們怎麼不會冷?XD 然後問我們要上哪去?我們說要去紫禁城他就笑笑的跟我們說再見,然後走回崗位上去了,感覺很妙。
【合影留念】
話別大叔後老婆想在這拍張合照,於是我們就找了一個看起來比較像攝影師的路人幫忙拍照,結果果然是不能以貌取人,這照片拍得實在不太OK...不過也不好意思要求太多,只好湊合著用了。拍完照之後我們就過地下道往紫禁城移動,到了門口遊客大排長龍。我們先沿著城樓逛著,老婆說她就不進去了,要在這裡等我,我叫她一起來可是她說不想多花錢。老婆不想進去我當然也就不進去了,畢竟天氣這麼冷又沒地方逛,讓她一個人在這路邊站著等我我可是不忍心啊!所以當下我就決定不進去了,站在外面看看應該也算來過了,只是沒進去而已,下次有機會再進去走走,別害老婆感冒比較重要啊!
【武警?】
【城外的廣場】
【遠眺人民大會堂】
【要進紫禁城的遊客】
【站崗】
【天倫】
【好冷】
走回地鐵站後感覺很溫暖,有一種不想再出站的感覺XD 列車進站後我們上了車,但接下來要去哪呢?我們都不知道,討論之後老婆提議先搭地鐵回到鼓樓大街,然後在那亂逛順便吃午飯如何?因為我滿腦子只想著吃飯,所以就答應了老婆的提議,那就往鼓樓大街去吧~﹝待續﹞
【地鐵站裡的壁畫】
PS:文中關於武器、人物與建逐歷史的內容取自維基百科與網路資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