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爆米花

【圖片版權係創作者所有,本站並非營利單位,如有侵權情事煩請告知】

 

有時候三五好友會聚在一起用餐,每個人所點的餐點大都不盡相同,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這樣的狀況不過只是反映了我們人生眾多選擇中的一項差異而已,但這代表著什麼呢?有很多因素可以用來解釋這樣的行為,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我想就是口味的不同吧…

電 影也是如此!有些人喜歡動作片,有些人喜歡文藝片;有些人喜歡被鬼嚇,有些人喜歡去飆淚!買票進場,不過就是各取所需的一個過程,同一部電影又會因為個體 的差異而產生不一樣的感受。就算是鼎鼎大名的鼎泰豐小籠包,每個吃過的也不見得都是讚不絕口的,一定也有某人覺得自家巷口老王的比較讚!由此可見,我們沒 辦法用某一種標準去看待,甚至是歸類某一種族群的人!不過,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個原則,但我們還是忘記以“異中求同”的方式來找尋同類,而習慣性的以“同中 求異”的手法來切割自己!

有 一次在公司午休時,和同事聊到了一部電影﹝片名就暫略不提嘍!﹞,他說他在飛機上看過了,看到一半就睡著,是一部很無聊的電影。但我抱持著相反的意見!我 個人覺得還不錯,至少在某些表現及處理上我是滿意的。而我和他的這段對話過程是良性的,純粹心得分享,但此時有另外一位同事就接話說:「唉~你 跟人家比?我們水準沒那麼高啦!」。當下大夥兒就笑開了,只是我是苦笑…或許這是個玩笑,但它似乎也反映了許多人常常習慣性的以某些標準歸類他人的通病, 電影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媒介…當你認同某部作品時,很可能就會有一堆符號式的印記掉在你頭上!這樣的連結我並不介意,但如果是帶有比較級的含意,無論好壞我 一概敬謝不敏…因為基本上每部作品都是導演本身主觀意識下的產物,它畢竟是要顧慮到票房的,所以一定會對大部份的觀眾“示好”﹝但某些招牌大或有創作堅持 的導演不在此限﹞!但一樣米養百樣人,一定會有感受不到導演“好意”的人,影評口碑的差異由此產生!沒記錯的話印象中有一個實際的例子可以分享。變型金剛大導Michael Bay十幾年前導演的BAD BOYS﹝ 台譯:絕地戰警﹞當年不知被什麼媒體被評選為年度十大爛片之一,但當年卻締造了相當亮眼的票房紀錄,還拍了續集。你該怎麼樣去看待這麼一部作品?那些專業 的影評又該如何自圓其說呢?同理可證,散場後的感覺最多也只能看出某人對於電影的喜好,並不足以成為一個人本身價值的介訂標準。而人們口中所謂的“好電 影、壞電影”在簡單的拆解之後,差別似乎也只是在於認同與否的比例問題…

影 評,是觀影者與導演所激盪出來的火花!是觀影者以本身的喜好作為標準對於作品及導演作出主觀、直接的評價,而不是對於該部電影支持者的奉承與撻伐!但影評 不全然是評斷一部作品的好壞或作為進場與否的唯一標準,就像前段所提他只是“主觀的喜好”。當然小弟的極度不專業的“素人影評”也不例外,他也只是反映了 我本身的感受與喜好,喜歡的人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勇敢的買票進場!說不定這會是另一場燦爛火花的開始!

我愛電影,因為它是想像力的奔馳,是現實生活的縮影!短短的一、二個小時就可以給你不同的人生經歷,即使它只是一場戲,但留下的感動與衝擊卻是美好無比…或許有時你看到了一部不甚滿意的作品,但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它也拓展了你另一種層面的視野不是嗎?我記得導演John Waters﹝如有錯誤還不吝糾正﹞曾經有過這麼一段話:「懂得欣賞壞作品才是好品味的開始!」這句話雖然有點狂妄,但卻也讓人鼓掌叫好!所以這世界上還有誰能百分之百的去論斷一部作品的成敗呢?我想這界線已經模糊…

 

後記:本文的緣起是來自於某位朋友的散場觀點,他觸發了我思考這困惑以久的問題。雖然文中結論未必可以讓每位朋友都滿意,但我還是要將這拙作獻給這位特別的朋友…謝謝你!別管我的鳥文,勇敢的買票去吧!

 

 

原文刊載:2010/05/31 10: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角落的魚 的頭像
    角落的魚

    宅魚‧愛‧說‧畫

    角落的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